关于编报2009-2015年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3日
来源:兽医公共卫生处 作者: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以卞简称''两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康,己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定控制区
无疫情发生,连续2年阳性率< %
净化区
无疫情发生,连续2年抽检无阳性动物
注:阳性率判定标准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执行。易
阳性率
>0. 5%
图]布病防治工作技术路线图
(二)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路线
1 •针对动物:奶牛。
2•分区标准:
表2全国结核病4区划分标准
分区
(以县为单位)
划分标准
未控制区
%
控制区
连续2年无临床病例z且阳性率< %
稳定控制区
无临床病例,连续2年阳性率< %
净化区
无临床病例,连续2年抽检无阳性动物
注:阳性率判定标准按照《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执行。易感
动物禁养县(市区)或暂时无易感动物县(市),划归净化区。
2010年奶牛达
到控制标准
阳性率
<0. 5%
阳性率
2015年20省 达到稳定控制 标准
阳性率
<0. 1%
2015年11省
达到净化标准
图2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路线图
三、 防治目标
(一) 第一阶段 2009-2010年
:L布病:奶牛全国达到控制区标准,羊15个省(区市)达到 控制区标准,北京、天津、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 南、重庆、贵州、
2•结核病:全国达到控制区标准。
(二) 第二阶段 2011-2015 年
:L布病:全国有10个省(区市)达到净化标准,分别为:北 京、天津、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贵州, 其余21个省(区市)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2•结核病:全国有11个省(区市)达到净化标准,分别为:北 京、天津、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海南、贵州、甘肃、 宁夏,其余20个省(区市)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四、 主要措施
主要包括布病、结核病防控措施”如免疫、检疫、监测、扑 杀、消毒等以及人员培训、档案管理、项目管理等。
2010年奶牛达
到控制标准
阳性率
<0. 5%
阳性率
2015年20省 达到稳定控制 标准
阳性率
<0. 1%
2015年11省
达到净化标准
图2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路线图
三、 防治目标
(一) 第一阶段 2009-2010年
:L布病:奶牛全国达到控制区标准,羊15个省(区市)达到 控制区标准,北京、天津、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 南、重庆、贵州、
2•结核病:全国达到控制区标准。
(二) 第二阶段 2011-2015 年
:L布病:全国有10个省(区市)达到净化标准,分别为:北 京、天津、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贵州, 其余21个省(区市)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2•结核病:全国有11个省(区市)达到净化标准,分别为:北 京、天津、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海南、贵州、甘肃、 宁夏,其余20个省(区市)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四、 主要措施
主要包括布病、结核病防控措施”如免疫、检疫、监测、扑 杀、消毒等以及人员培训、档案管理、项目管理等。
(一)布病
1・未控制区:有疫情流行的地区以免疫为主,扑杀病畜;无疫情 流行的地区可以采用监测净化措施。
免疫:在有疫情流行的地区,按发病动物种类进行免疫,奶牛和 种用牛不免疫。
停止免疫:经免疫的未控制区”如连续12个月不出现疫情”即 可停止免疫,停止免疫后进行监测净化。
监测:对开展免疫的未控制区,可检测抗体滴度;对不免疫而采 用监测净化的未控制区,奶牛、种用牛全群监测,羊按20%监测。
2•控制区:以监测为主,不免疫,扑杀阳性畜。
监测比例:奶牛按照20%监测;种用牛按照10%监测;羊按照 5%监测。
3•稳走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不免疫,扑杀阳性畜。
监测比例:奶牛按照10%监测;种用牛按照5%监测;羊按照
2%监测。
4•净化区:以监测为主z采用抽检方式。
监测比例:奶牛按照5%监测;%监测;羊按照
1%监测。
监测次数:以县为单位,每年至少监测_次,奶畜和种用畜每年 监测两次。
(二)结核病(检疫、、)
1 •未控制区:以监测为主,按照100%监测扑杀病畜和阳性畜。
2•控制区:以监测为主,按照20%监测,扑杀阳性畜。
3•稳走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监测比例为10%。
4•净化区:以监测为主,采用抽检方式,按照5%监测。
监测次数:以县为单位,成年牛春
布病防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