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感受竹子坚定顽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解诗题
诗人简介,导入新课。
(1)郑板桥简介:在200多年前的清代,有一位画家,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他就是郑燮,郑板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他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来救济百姓,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郑燮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改变为百姓做事的初衷,让我们看到了他做人的立场极为坚定,不随风倒。经历了无数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的郑板桥回乡后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
(2)导入: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立场坚定,不随风倒的郑燮、郑板桥。郑板桥的一生只画兰、竹、石,大家请看这几幅竹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题画诗。
《竹石》是写“竹子”还是写“石头”?竹石又指什么?
明诗意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孩子们,要把古诗读好,读准字音是前提,请你读一读,看能否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劲”,它还有一个音jin,使劲,加上儿化就是使劲儿。
(2)读古诗,还要能读出节奏,停顿,自己先试一试,听老师来范读。
过渡:孩子们,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只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读得有感染力,就要去品其中的味道,那么理解诗意就显得至关重要。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回顾常用的理解诗意的方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平常我们在理解诗意时常常使用哪些方法呢?
A先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再连词成句。
B看注释。
C联系时代背景。
 D展开想象。
(2) 小组合作,探究诗意。
现在就用你最擅长的方法,自己学习一下《竹石》这首诗,看看你能不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可以拿笔在书上做一些批注。再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悟诗情
品读前两句,体会坚韧不拔。
(1)你从这两句中读懂了什么?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抓住重点字体会:一个“咬”字,一字千钧,生动传神,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读到这里,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我们仿佛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天道酬勤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