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药食文化
药食两用中药
岭南药果
岭南药膳
岭南靓汤
岭南糖水
药食两用中药
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
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84种,这84种中药,即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食的1/4,同等猪肉等肉食的约1/10。先吃低热量食物,比较容易把握一顿饭里总的热量摄入。
许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败,先吃水果可缩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其氧化、腐败程度,减少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误区之二:晚上临睡觉前吃水果,充盈的胃肠会使你的睡眠受到影响。
误区之三:越多越好:
樱桃、荔枝
苹果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保健。柑橘性凉,所以胃、肠、肺功能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西瓜含水量多,盛夏可消暑,但肉质寒凉,年迈体虚者多吃易发生腹痛或腹泻
荔枝
【植物基源】
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历史记载】
始见于《南方草木状》。《海药本草》云:“生岭南及波斯国。嘉州以下渝州并有。”《药物出产辩》载:“产广东,以番禺、曾城、东莞为多出。”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8-20m。小枝有白色小斑点和微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革质,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偏斜;幼叶橙红色。圆锥花序顶生,有褐黄色短柔毛;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杂性;花萼杯状,4裂,密被柔毛,无花瓣;花盘肉质,环状;雄蕊8,子房上位,密被柔毛。果实核果状,近球形,果皮干燥,较薄,有瘤状突起,熟时暗红色。种子黄褐色,假种皮白色肉质,味甜,可食。花期2-3月,果期6-7月。
【经济价值】
鲜假种皮白色,肉质味香甜,富含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因色、香、味俱全,栽培历史悠久,故有“岭南佳果”之称。
木材坚实致密,是上等木材,硬木,抗酸性很强。材质硬重,坚韧耐用,不怕海水浸泡,是制船板、船舵、船桨之佳料;又是作枕木、桥梁、车辆、家具的良材。荔枝木比较有价值的是根部。百年以上的老荔枝木,树根盘缠树结多造型好,比一般的红木更有观赏价值,会越放越漂亮
花富含蜜腺,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杨朔《荔枝蜜》
【药用价值】
种子入药,称“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药材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直径1-,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种脐。
【附注】
荔枝是我国南部和东南部的著名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现今广东鼎湖山仍保存有野生荔枝资源。
其栽培品种极多,广东较优质的有糯米糍、挂绿、桂味、怀枝等。
荔枝根
【功 效】:温中散寒,健脾益肾,泻热止痛。 【主 治】:治胃寒胀痛,疝气,遗精,喉痹。 【性味归经】:苦,温。入胃,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鲜根用量30---60克水煎服,治胃寒胀痛,疝气痛,肾虚遗精;
用30克酒煎服,连续2, 3日,治血崩。
荔枝树皮
味涩性温,归肝、胃经,
功能疏肝解郁,祛风健胃
用量30-60克水煎服
治肝郁胁痛,风湿痹痛,胃寒胀痛。
荔枝叶
味甘、微涩性平,归脾、胃经
功能解暑消滞,收湿敛疮,用量9-15克水煎服
治暑天食滞不消;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未调茶油涂患处治耳后溃疡,烂脚;
经塘涌底泥浓浸溃过数月之久的荔枝落叶(草药名“塘底荔枝叶”),洗净晒干后水煎服,治麻疹不透。
荔枝花:用水煮汁慢慢含咽,治喉肿痛。
荔枝壳
【考 证】:《纲目拾遗》:“或饮荔枝酒过醉,则以荔枝壳浸水饮之。”
【中药化学成分】:含多酚氧化酶
【功效】具有理气、止痛、生津、益血、治烦渴、收涩作用,主治痢疾,血崩,湿疹;胃痛、牙痛、外伤出血;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等。
①《纲目》:痘疮出发不爽快,煎汤饮之;又解荔枝热,浸水饮。
②《广西中药志》:洗湿疹。
果肉
多量的葡萄糖及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和柠檬酸
补脾、益肝、养血、悦颜
少食能止渴,多食则口干发热,容易生热性病或疮毒;可以引起低血糖样发作;发生眼肿口痛或出血。
故阴虚火旺及虫牙患者忌食。
【功能主治】
补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主治脾虚久泻,烦渴,呃逆,胃寒疼痛,癌病,疗肿,牙痛,崩漏贫血,外伤出血等病症。
【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15克,热量64千卡,,,钙4毫克,磷32毫克,,胡萝卜素微量,
岭南药食文化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