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养真汤—宋氏女科—减法方剂树
补血养真汤—宋氏女科—减法方剂树 1
原方 6
组成:人参、黄耆(蜜炙)、当归、白术、白芍(酒炒)、甘草、阿胶
(炒)、川萼、青皮、香附(炒)、砂仁各等分。 6
功效:小产气虚,下血不止。 6
多,加至1两)。.:11
功效:临产交骨不开。 11
来源:《胎产心法》卷中 11
温中丸 11
减:黄耆、当归、白芍、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11
组成:人参(切去顶,焙)2两,甘草(车坐,焙)2两,白术2两。11
功效:小儿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乱吐泻。中气
虚热,口舌生疮,不喜饮冷,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11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11
黄耆六一汤 11
减:人参、白术、白芍、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11
组成:黄耆、当归、甘草各等分。 11
功效:风湿相搏,肌肉赐动。 11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一 11
当归散(《圣惠》卷七十五。) 11
减:人参、黄耆、白术、白芍、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11
组成:当归1两(铿,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1
两(炙微赤,理)。 11
功效:妊娠腰痛。 12
来源:《圣惠》卷七十五 12
黄耆六一汤 12
减:当归、白术、白芍、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12
组成:黄耆(半生,半蜜水炒)6钱,甘草(半生,半炙)1钱5分,
人参1钱。 12
功效: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12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12
加味佛手散 12
减:黄耆、白术、白芍、甘草、阿胶、青皮、香附、砂仁 12
组成:当归3钱,川萼1钱,人参3-5钱(去血过多加至1两)。.....12
功效:产妇交骨不开。 12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六 12
术砂散 12
减:人参、黄耆、当归、白芍、甘草、川萼、青皮、香附 12
组成:白术3两,砂仁(炒)3两,阿胶(蛤粉炒成珠)3两。 12
功效:胎漏下血。 12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12
理中丸 12
减:黄耆、当归、白芍、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13
组成:人参、甘草、白术(炒)各等分。 13
功效: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冷饮,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13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13
六一汤 13
减:黄耆、当归、白芍、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13
组成:白术12两,甘草2两,人参2两。 13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御医撮要》 13
团参黄耆散 13
减:当归、白术、白芍、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13
组成:人参、黄耆各等分,甘草减半。 13
功效:肺虚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疼,口燥咽干,情思不
乐,多唾涎沫,或有恶物,肢瘦发热,盗汗,减食嗜卧。 13
来源:《鸡峰》卷^一 13
原方
组成:人参、黄耆(蜜炙)、当归、白术、白芍(酒炒)、甘草、阿胶 (炒)、川菖、青皮、香附(炒)、砂仁各等分。
功效:小产气虚,下血不止。
来源:《宋氏女科》。
加减四物汤
减:白术、甘草、阿胶、青皮、砂仁
22组成:川苓、当归、白芍、人参、黄耆、香附。
功效:经水不调,血色淡白。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健脾生化汤
减:黄耆、白芍、阿胶、青皮、香附、砂仁
组成:川菖1钱,当归3钱,人参3钱,白术1钱半,甘草5分。
功效:妇女产后块不痛。
来源:《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苓归保元汤
减:白术、白芍、阿胶、青皮、香附、砂仁
组成:人参、甘草(炙)、黄耆(蜜炙)、当归(酒洗)、川苓。
功效:痘疹气血虚弱,当灌浆时,顶虽圆满,但根下全无红晕者。
来源:《金鉴》卷五十七
养生汤
减:人参、白术、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52组成:黄耆2钱,当归1钱,白芍1钱,甘草1钱。
功效:妇人三十二三岁,气血盛实,热结血闭,脐腹疼痛,手不可近者。
来源:《竹林女科》卷一
保元汤
减:当归、白芍、阿胶、川苓、青皮、香附、砂仁
组成: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甘草3分。
功效: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气血虚弱,痘痈留经络中, 发无定处肿不红。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参耆归术膏
减:白芍、甘草、阿胶、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组成:人参1两,黄耆1两,白术(土拌炒)1两,当归1两。
功效:疮疡,衰老气虚者。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当归散(《圣惠》卷七十七。)
减:黄耆、白术、白芍、川萼、青皮、香附、砂仁
组成:当归1两(铿,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铿),阿胶1两(捣 碎,炒令黄燥),人参1两(去芦头)。
功效:妊娠血气不调,胎上逼心,
补血养真汤 宋氏女科 减法方剂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