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建筑身边的近现代史 2015050982 新闻学杨滢玮 01前言老师说要找身边的历史,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童年的住处,东山。东山曾经是广州的一个区,在 2005 年被撤销划入越秀区。现在人们提起东山,都是在说东山口,很少说东山区了。坊间曾流传一句话: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西关有出名的大屋,东山也有洋房。东山作为广州的老城区,有很浓的华侨文化,无论是洋房、教堂还是红墙绿瓦的学校。这是近现代上中国开通南洋口岸后,文化交融的结果。这也是我选择东山作为典型研究对象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雨果曾说: “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通过这些矗立百年,几经风雨的建筑,我们可以一窥中国近现代史的皮毛。凝固的历史目录 01 ·基督教东山堂 02 ·五大侨园 01基督教东山堂始建年份 1908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 9号占地面积 3850 平方米基督东山堂简介 01 历史背景基督东山堂早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 美国波士顿浸信会即派遣传教士来广州建堂传教,但因遭清政府拒绝而阻留于澳门。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进入广州,在东石角和南关等地租赁民房设堂传教, 但屡遭居民捣毁,珠江上传教的紫洞教船亦被击沉。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 年《南京条约》?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年《天津条约》?第二十九款、耶稣基督圣教,又名天主教,原为劝人行善,凡欲人施诸己者亦如是施于人。嗣后所有安分传教习教之人,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凌虐。凡有遵照教规安分传习者,他人毋得骚扰。清代至民国 01 清代至民国基督东山堂新堂奠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 ,翌年建成。同年 5月2日成立东山浸信会。当时所建为葵棚结构临时建筑,后因两次被大风吹倒,且前来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日益增多,在东山的几所教会学校的师生也常来此进行礼拜祈祷,遂于 1923 年7月动工扩建,至 1927 年4月 16 日竣工, 举行隆重的献堂典礼,改名为基督教东山浸信会堂。历史背景 01 照片基督东山堂 01 照片基督东山堂 01 新中国基督东山堂大背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国教牧人员被迫离开大陆,跟随到中华民国政府播迁至台湾、英属香港或回到母国。 1950 年7月,中国基督教界吴耀宗等人联名发表“三自宣言”,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号召教会"自治、自养、自传"。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 1958 年,在“彻底改变中国基督教半殖民地面貌”的口号和“教会大联合”下, “三自会”在全国各地关闭了绝大部分的教堂,只留下少数教堂作联合崇拜之用。教堂大联合运动中,该堂与其他几间教堂合并,易名为基督教东山堂。历史背景 01 文革基督东山堂“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停止活动, 1966 年,文革期间教会被迫停止活动,东山堂被占用,副堂南边是汽车修理厂,主堂成了“东山区人民会场”,钟楼客厅成了厨房,牧师楼成了托儿所。历史背景美国基督教协会( NCCU-USA )中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报导》( China Notes ),在 1966 年 10 月号作下列的报告: “近几月来,中国教会的命运只有星散的报告, ……路透社于 8月 23 日报告说: ‘红卫兵已将北京两万基督徒使用的教堂永久性的接收了’; 费德斯社 8月 31 日报导说: ‘广州的教堂已被关闭而置于红卫兵的管制之下’; 香港《南华早报》 8月 25 日的报导说: ‘上海基督教历史的最后一页在 8月 24 日已经写成’。该日所有的礼拜堂,无论是使用或不使用的,无论是少数信徒用的或者市政府宗教局所保管的, 里面的十字架、神像、装饰品及各种用具都被红卫兵捣毁了。他们认为这是根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一切遗迹。……在上海礼拜堂前面,焚烧了崇拜时使用的宗教书籍;在圆明园路,从前教会机关办公的建筑物前也有火在烧着。”
身边的历史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