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菱形王玉璞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G:\009 G:\009 菱形(1)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王玉璞。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 菱形(1) (板书) 。根据教材编排,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在此, 我说第一课时。下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本课时的设计进行说明。一、首先来说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它的用途和作用举足轻重,而各种特殊四边形因各种因素, 在外形、本质上也各具特点, 因此它在图形的认识中是较为重要的章节,而菱形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菱形》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它是学生在学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渗透着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它为本章后面正方形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菱形的定义,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 理解并能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活动,通过运用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从而获得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新的数学方法。( 2 )学生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探究意识和养成合作交流习惯。情感目标: (1 )通过对菱形性质的探究, 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行四边形概念与性质, 学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经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储备。但是其归纳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还比较薄弱, 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都有待于加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本节课我拟定“支架式”教学法。围绕学习的主题—菱形搭脚手架, 建立概念框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菱形, 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索、小组讨论。探索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教师启发、诱导、激励。学生接受、探索、完成。使得学生由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四、学法指导“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尝试动手操作, 探究, 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达到“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目的。五、教学过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的基本教学流程是: 1.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2. 合作学习, 观察猜想; 3. 论证猜想, 归纳对比; 4. 理解运用,巩固新知; 5. 回顾小结,布置作业。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 创设情境, 以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埋下伏笔。 2.

菱形王玉璞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