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今之谈拳术者,每每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少林,寺也;武当,山也。拳以地名,并元轩轾 轩轾:古代的两种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今之谈拳术者,每每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少林,寺也;武当,山也。拳以地名,并元轩轾 轩轾:古代的两种车,意为高下。轾:音志。

至竞言少林而不言武当者,亦自有故。按少林派之拳,门类甚多,名目亦广,辗转相传,耳熟能详。武当派则不然,练者既少,社会上且有不知武当属于何省者,此非予之过言也。浙之张松溪,非武当派之嫡传乎?迄今浙人士承张之绪者,何以未之前闻也?!近十年来,人始稍稍知武当之可贵矣。少林武当之一隐一现者其故在此,安得遽分内外耶?!
或谓拳术既无内外之分,何以形势有刚柔之判?不知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夫武术以和为用,和之中智勇备焉。
予练拳术亦数十年矣。初亦蒙世俗之见,每日积气于丹田,小腹坚硬如石,鼓动腹内之气,能仆人于寻丈外,行止坐卧,无时不然。自谓积气下沉,庶几得拳中之内劲矣;彼不能沉气于丹田小腹者,皆外家也。
一日,山西宋世荣前辈以函来约,余因袱被往晋。寒暄之后,询及拳理,因问内外之判。宋先生曰:“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
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作用,由静而求动。其动中静、静中动,本系一体,不
可歧而二之。由是言之,所谓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动静既系相生,若以为有内外之分,岂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我所云呼吸有内外者,先求其通而已。通与不通,於何分之?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仍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极其弊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
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口诀。
,火气不至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至中部而返。如此方谓之内外相通。上下相通,气自和顺,故呼吸能达下部。气本一也,误以为两个,其弊亦与不通等。子舆氏 孟子,名轲,字子舆。
曰:“求其放心 口诀。
。”放心收而后道心生 格言。
,亦即道家收视返听之理。
余曰:“然则鄙人可谓得拳术中之内劲乎?盖气已下沉,小腹亦坚硬如石矣。”
宋先生曰:“否!否!汝虽气通小腹,若不化坚,终必为累,非上乘也。”
余又问:“何以化之?”
先生曰:“有若无,实若虚,腹之坚,非真道也!孟子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中庸》极论‘中和’之功用。须知古人所言皆有体用。拳术中亦重中和,亦重仁义。若不明此理,即练至捷如飞鸟,力举千钧,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乎外家。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作以礼,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
迨养气功深,贯内外,评 何意?疑为“平”。
有无,至大至刚,直养无害,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卷之放之,用广体微。昔人云:‘物物一太极,物物
一阴阳’。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易经》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内外一理而已矣!”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orynich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