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一首古诗教学重点: 1 、学会鉴赏古诗,懂得分步骤赏析古诗词; 2 、掌握古诗词鉴赏题规范的答题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读懂一首古诗。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总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原始社会人们的集体口号中产生,经历了先秦两汉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的丰富、唐诗宋词的鼎盛, 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廊中, 赫赫有名的诗人灿若群星, 优秀的诗篇数不胜数。但是, 在当前浮躁的社会思潮下, 能够静下心来读诗的人已经屈指可数, 所以, 诗歌在当代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有责任挑起“复兴诗词”的责任。但是在多次语文试卷的反馈中, 得分率最低、学生最害怕的题型恰恰是诗词鉴赏。究其原因,读不懂诗,体会不到诗意是重要原因。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样读懂一首古诗”。二、怎样读懂一首古诗 1、看标题,明大体人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透过一个人的眼睛, 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也有自己的“眼睛”, 那就是“诗歌的题目”。诗人往往通过诗题来揭示诗歌主旨, 或总结诗歌内容, 或提示诗歌线索。如:《望洞庭》, 写的是远望中的洞庭湖的景色;《芙蓉楼送辛渐》,从题目上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题李凝幽居》, 这首诗应该写的是名叫李凝的人的居所,而且整首诗会围绕“幽”字来做重点描述;《邯郸冬至夜思家》, 这首诗从题目上我们可以判断出作者是在冬至的夜晚写下的一首思乡之诗。课堂练习: 《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评析: 在这首诗中, 作者用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概括了山中的美景, 但是, 第二句作者笔锋一转, 山中天气转阴, 于是便有了“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的语句, 但是, 作者写这些诗句的目的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山中留客》,就会明白,这首诗原来是围绕着“留”字展开的。 2、看作者,明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作者:李白客自长安来, 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 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 连山起烟雾。《送韩十四江东觐省》作者: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诗歌不仅是社会的产物, 也是个人情感的凝结。在每一首诗中, 都有作者个人风格的存在, 尤其是那些著名的诗人词人更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如: 白居易——直白如话显浅易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白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苏轼——潇洒飘逸,豪迈奔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 抑扬顿挫,忧国忧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以,如果了解了一个诗人的诗风,也会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意。 3 、看注释,明缘由《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年,江南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 、王湾(公元 693 年---751 年,唐代诗人,洛阳人。、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通过注释, 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作者暂时停宿在北固山下的
《怎样读懂一首古诗》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