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散文--岁月有声.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散文||岁月有声

  看到文友蔡泗明教师发来的信息时,我正躬身于老家的田野,右手握镰,左手拢秆,忙着收割急于归仓的棵棵黄豆。于我而言,乡村驻点的日子,既是“扎根人民 进一步生活”题中之义,也是对农耕生活的一种怀旧寄托。秋天的乡村,意散文||岁月有声

  看到文友蔡泗明教师发来的信息时,我正躬身于老家的田野,右手握镰,左手拢秆,忙着收割急于归仓的棵棵黄豆。于我而言,乡村驻点的日子,既是“扎根人民 进一步生活”题中之义,也是对农耕生活的一种怀旧寄托。秋天的乡村,意蕴悠长,最丰满的乐章,跳动在收获的琴弦之上。
  收割,我是从小练就的本领。握着镰刀的手,起初有些生硬,挥刀割下一行两行,不久便自如起来。写文,那是成年后来始学的涂抹,充其量算有感而发自娱自乐,至今“三脚猫”“半瓶醋”也称不上。收割和写文相比,我更倾心于前者。实践下来,也的确证明了这点,自己在收割庄稼中能获得更多的自信。如果笔下的文字,曾偶有接地气的,赢得部分共鸣的,想肯定是缘于脚踏土地、同呼共吸之故。
  在人人有望成为作家的时代,每个写作个体,故意无意地沉没在浩大的写作大军中。和冬歌相识,因文学相牵。“冬歌文苑”公众号开办较早,见证平台从起步到成长,走过“千”个日子推送“万”篇作品,实为开办者冬歌的这份坚持而感动。说实在话,收到泗明教师部署的“作业”,说是为平台创刊四周年庆生写篇“专文”,真的有些纠结。平时忙于俗务琐事,又不擅聊天,待在近五百人的冬歌文学群里,多是潜水,互动交流不多。心里揣测,群主没踢我出群,大概碍于情面,已属破了“群规”。不管怎么样吧,细细想来,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业余写作者,有幸接触这样一群为“文学梦”而坚持不懈的同行者,欣喜欣慰。
  我是农民的孩子。工作生活在大都市的冬歌也来自农村。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末,孩时纯朴的乡村生活,早已融进血液根植生命。从家乡走出去的同龄人冬歌,经部队大熔炉磨练成长起来的海军大校,一位擅长舞文弄墨的兵哥哥,常常将家国情怀寓于字里行间。品读她的乡情系列散文《家乡是条弯弯的河》《抹不去的乡愁》《兰姐》《一条河的念想》《难忘的童年》……读着读着,如身在其中,回到年少,再次体验那个时代的家乡风情。
  苏北响水,昔日,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虽然给过我们“饿肚子”的不爽经历,那毕竟是岁月之囧时代之过。目前,奋进在小康路上的响水,东风正劲,力谱华章。冬歌的老家紧挨潮涨潮落的灌河南岸,我的老家在茫茫古关云梯之北。或许,年少时的我们各有各的哀愁,唯简朴的快乐那么的相似。当我们不再年轻,开始爱慕回忆此前,不厌其烦诉说的,多为成长过程中的历历往事、趣事。纯真质朴,最初成长的模样!我始终觉得,这是家乡水土赐予六零后的我们最贵重的礼物。带着这份厚厚的馈赠,为了梦想和远方,出走半生,跨越千山万水,归来仍为少年。我想,这也是文学的魅力,它让人心向年轻。饱有文学情怀的冬歌,领着一群情趣相投的文友,执着前行。
  四年来,“冬歌文苑”每日推出作品不间断,数量质量可圈可点。四年来,平台适时将优秀

散文--岁月有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