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临床医学论文-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利用螺旋CT对靶血管在内的受检层面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薄层立体容积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使靶血管立体显示的血管成像技术(CTA)。CTA是螺旋CT的一项特殊应用,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的诊断信息,而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简称CTA)是指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利用螺旋CT对靶血管在内的受检层面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薄层立体容积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使靶血管立体显示的血管成像技术[1]。CTA是螺旋CT的一项特殊应用,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的诊断信息,而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是要想把CTA灵活应用到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中去,就需要对螺旋CT的基础知识、碘对比剂的最佳应用方式和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2],现综述如下。
    1 CTA的应用技术
    成像范围的选择 CTA的成像范围取决于所要观察的解剖部位以及所要解决的临床诊断问题。先在预先设定好成像范围进行轴位扫描,以此来确定CTA的起点和终点,然而就诊断而言,CTA所覆盖的范围愈大愈好。为了能更好地反应病变的部位和提高临床诊断率,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
    成像参数的选择螺旋CT的扫描体积(V)=扫描层厚(SW)×螺距(pitch)×连续扫描时间(ST)[3],因此层厚和螺距是选择的两个重要参数。螺距为球管旋转360°时床动的距离与准直器宽度之比。扫描层厚愈大,同一扫描时间内的覆盖容积越大,但是空间分辨率却下降;扫描层厚愈小,空间分辨率越高,同一扫描时间内的覆盖容积越小。颅内CTA要显示较细小的血管,故空间分辨率越高越好,用1mm的层厚较为合适。腹部血管较粗大,又要求覆盖容积尽量大,5mm扫描层厚的空间分辨率可满足要求,而且能覆盖较大的容积。螺距越大,同一时间内扫描覆盖容积越大,但是信息总量则减少,故图像分辨率降低;反之螺距越小信息总量明显增加,图像分辨率也增加。,~。CTA大部分以30s扫描时间为一个扫描间期,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胸腹CTA均需屏气扫描,大部分病员屏气难以超过30s;(2)在球管电流一定的情况下额定的球管热容量不允许过长的连续曝光。在扫描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扫描视野(field of view,FOV)越小,空间分辨率越大,故而CTA要把FOV控制在允许的最小范围内。
    对比剂的运用静脉对比剂的恰当使用是CTA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要控制给药速度、药量以及从开始给药到扫描的延迟时间,高压注射器是必备的设备。要使靶血管在扫描时处于最佳强化状态,无关静脉和实质器官对靶血管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关键是bolus强化过程要同受检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匹配。由于个体差异,必须先测定循环时间,由于根据心率和(或)血压以及不同对比剂推算的近似值很不精确,可使约40%的血管达不到最佳强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以5ml/s的速度从前臂静脉注射碘对比剂20ml,在bolus后8~30s间,于预定测试点进行每两秒一次的轴位螺旋扫

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047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