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规定学生的学习措施由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措施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措施,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倡导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规定学生的学习措施由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措施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措施,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摸索、合伙交流和实践创新的学习措施。
核心字:课程改革;创新;情景;爱好;合伙
新课程改革把课堂教学过程当作是师生积极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中心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伙者。这一转变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思维的解放、创新意识的滋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留给学生。这时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渡船”,负责把学生运到知识的彼岸,而是“游泳”的教练,指引她们游到知识的彼岸、去获得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
应努力使学生感到:教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摸索,不要让学生觉得教师比学生更聪慧,是对的答案的代表。在教学时,不要过早透露教师的解题思路,不要表白教师的解题措施最佳,也不要说某一种解答措施最佳,否则就会使学生不去思考其他的解题措施,从而限制了思维的积极性和发明性。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依托性很强,如果她发现了教师交给的措施总是最佳的,那么她就不再自己思考了。例如:我在教“15-9”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明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她们用自己爱慕的措施去做。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用15-1,减2,一种一种往下减始终减究竟就得到6了。我说:“这种措施不错,尚有其他措施吗?”有的说把15提成10和5,光用10-9得1,再用1加上5就得6,我说:“嗯,不错!”有的说把9提成5和4,先用15-5=10,10再减去4就得6,我说:“很棒!”有的说由于9+6=15,因此15-9就得6。我说:“较好,你可真爱动脑筋!”我把她们的想法所有一一写在黑板上使她们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个聪慧的孩子,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些想法就是创新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童年是布满幻想的岁月,小朋友并不像成年人那么现实,她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中,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其思维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学生的想象本来是最丰富的。一种圆圈,她们可以觉得是数字0,是一种太阳,一轮明月,一只眼睛,一张嘴,一种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种铁环。而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在减少,一种圆圈到了中学生眼里就只剩余数字“0”和字母“o”两种答案了。发明思维慢慢退化,丰富的想象力变得越发苍白,这是为什么?因素是我们太注重公式和原则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独特的想法,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她们去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她们去观测;解放学生的耳朵,让她们去聆听;解放学生的双脚,让她们走向社会;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她们真正成为敢想、敢干、不怕失败的人。例如我在教《小小的船》一学时,并没有直接打开书,学习课文,而是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她们
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