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我和“凤凰树”有个约会
胡晓荣“凤凰树教研沙龙”,是个普通的QQ群,在2012年的冬天,我走进了这个教研大家庭,感受到了浓浓的教研氛围,更感受了大家庭的温暖。天南地北的教育同仁,我们相隔千里,却近在咫尺,在这里,我们沉醉其中;在周三,我和“凤凰树”有个约会
胡晓荣“凤凰树教研沙龙”,是个普通的QQ群,在2012年的冬天,我走进了这个教研大家庭,感受到了浓浓的教研氛围,更感受了大家庭的温暖。天南地北的教育同仁,我们相隔千里,却近在咫尺,在这里,我们沉醉其中;在这里,我们乐此不疲,通过文字的交流,我们实现了心与心的碰撞,思想和思想的共融,我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我真真切切地感动着,实实在在地收获着……
收获,源于规范有序的计划与组织。每次的研讨活动,都确定了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而且研讨时间、主题、梳理都有详细的安排,活动严谨有序。明确主持人职责:,一般为3个;,邀请中心发言人;。比如,在一次“如何指导组员分工提高小组合作实效研讨记录”的研讨活动中,我作为邀请嘉宾,给大家分享自己在“问道绿色学堂”的经验,介绍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一张张我亲手抓拍的学生真实课堂表现的图片,得到同行的认可。真合作、真交流、真质疑,把学校的一抹绿色带到了远方,我感到作为一名南小教师的自豪和骄傲,同时也体验到了教师职业的另一种幸福感!
收获,源于良好的学时经常有好文章、好想法在群中分享。比如,一位老师分享的《12位老师的书单》,令我佩服,我感叹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功底、来源与阅读,感觉自己如井底之蛙,读的书实在是太少,太少,于是我给自己设定读书规划,每个月,或者每年要读多少本书,并且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而在一次“重读论语——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沙龙研讨中,厦门市小学第三期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的19位成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忆犹新。黄老师说:每个人虽然先天秉赋不同,或生活环境各异,但孔子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经过教育,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每一个人不一定都有很出众的才华,但是每一个人经过教育与努力都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可是,我们眼下的教育,由于升学的竞争,教育不但未能达成“有教无类”的理想,反而成为了人与人相互竞争的场所。人生之有接受教育的权力;教育者对待每一位特别是学困生,我们应怀仁慈之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深入研究和学习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门。”通过本次研讨,我体会到孔子思想的价值。研讨虽然结束了,我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旅程才重新开始。
收获,源于实实在在的启发。2013年5月份,我参加了“如何进行公开课的备课”研讨。几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的体会,我听到了这样一些关键词: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分层备课,脚踏实地去上课,把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做透,做足,练习题指向会更明确。研讨时我想到了武宏伟老师的文章《公开课的实与虚》,以前的公开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但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教师的“导”:如何“点拨”学生?如何处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生成
周三,我和“凤凰树”有个约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