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第1章 追本溯源:探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安排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劳动的内涵、分类和价值。
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双创”意识、能力和思维的途径。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2. 1通过了解创新思维、创业有关内容,充分认识创新创业实践 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培养务实的创业精神。
. 2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过程中,坚持以德树人 基本原那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劳动观,不断加强大学生创 新创业精神。
.【教学内容】
创新思维与创业(1)创新思维 (2)创业(3)创新驱动开展战略
3. 2新时代大学生“双创”活动(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大学生“双创”能力和思维
. 3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1)创造性劳动(2)高校校园劳动文化(3)劳动教育与“双创”融合开展
.【教学重点】
1 了解创新思维与创业的内容和内涵。
理解国家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内容。
了解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的深远意义和目的。
2如何结合自己专业,在大学校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劳动的价值。
5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容。
第2章 创新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思想及其实践【安排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思想。
理解劳动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实践。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引导学生将课程内容和党史学习有机融合起来,介绍党的百年奋 斗历程中劳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 的奋斗历程,激发他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以及坚定不移跟党走 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内容】
以劳动救亡图存(1)劳动救国的思想(2)劳动救国的实践
以劳动支援革命(1)开展劳动自救(2)弘扬劳模精神(3)践行劳动育人
以劳动开展生产(1)建设新中国(2)开展生产力(3)重视劳动者
以劳动深化改革(1)解放和开展生产力的思想(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实践(3)树立正确劳动观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思想。
2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实践。
5 .【教学难点】
1劳动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3章 最新成果: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安排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
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热爱劳动、崇尚劳动,通过劳动创造幸福人生、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内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局部(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3)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开展和谐劳动关系
发挥劳动的价值作用(1)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2)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3)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
(4)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3广泛开展劳动教育(1)劳动教育正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局部(2)劳动教育与劳动文化双向促进(3)关注创造性劳动能力培养
4 .【教学重点】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
2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
5. 1新时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第4章劳模精神
【安排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劳模精神的含义和特点。
深刻理解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用于创新,淡泊 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掌握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培育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正确认识劳模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发学生展现新时代 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以劳模的典范力量引导大学生厚植劳动情怀,积极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道德实践。
探讨个人劳动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
劳模精神的含义与特点(1)劳模精神的含义(2)劳模精神的特点
劳模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1)劳模精神的主要内容(2)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大学生劳模精神的培育(1)劳模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开展(2)新时代大学生劳模精神的培育途径
.【教学重点】
. 1劳模精神的主要内容。
.2新时代大学生劳模精神的培育。
.【教学难点】
. 1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第5章劳动精神
【安排学时】2学时
.【教学目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