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11 级日语一班刘傲雪 1********** 11 级国贸班赵彩敏 111 日期: 201 3-8 目录一、前言(选题原因) ………………………………………… 32 二、调查方法(1 )文献回顾………………………………………………… 4 (2 )基本概念………………………………………………… 4 (3 )研究假设………………………………………………… 5 (4 )研究方法………………………………………………… 5 (5 )样本及抽样……………………………………………… 5 三、调查内容(1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6 (2 )产生的原因……………………………………………… 7 (3 )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 8 (4 )解决对策………………………………………………… 12 四、附页: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13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一、选题原因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 3 而如今,在大学的课堂中,对于学生们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好像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也能够经常看到,并且这种现象还如猛虎之势继续在发展。每每上课的时候,环顾四周, 总会发现很多拿着手机,认真把玩的同学。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其中之一。但并也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呢?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让大家了解该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 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二、调查方法( 1 )文献回顾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4 ( 2 )基本概念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 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3 )研究假设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 5 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 4 )研究方法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5 )样本及抽样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获得 60份有效问卷。三、调查内容(1 )手机依赖症是什么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 6 生活。而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我们自己的手机……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或症状。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显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同时,避免我们正常的生活受到手机的影响。(2 )产生的原因 1 、内因 7 ①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而动机则会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实现目标。人若是没有动机,就相当于没有目标,进而也不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而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产生无所事事、茫然的状态。进而感到生活空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沉迷于手机。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