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戒体章名相别考)
弘一大师遗著
  诸法五位
  三有为法
  七十五法
  三科
  五蕴
  色蕴
  色义
  行蕴
  识蕴
  心意识
  业
  作戒无作戒
  戒体义
  无 简择之作用也。
              │ ├念 记忆之作用也。
              │ ├作意 警觉他心心所之作用也。
              │ ├胜解 印决事理之作用也。
              │ └三摩地 译为定。使心心所注住于一境之作用也。
              ├ 二、大善地法。───┬信 使心心所澄净之作用也。
              │“此十法、与一切善心 ├不放逸 于诸善法不使放逸之作用也。
              │ 相应而起、故名大善 ├轻安 使身心轻妙安稳之作用也。
              │ 地法。” ├行舍 使身心舍离执着诸法之念、而住于平等之作用也
              │ │ 、是行蕴所摄之舍。故拣别于彼受蕴所摄之舍受
              │ │ 、而谓之行舍。
              │ ├惭 于所造之罪、自耻之作用也。(于过自厌)
              │ ├愧 于所造之罪、他耻之作用也。(于过羞他)
              │ ├无贪 于顺境无贪着之作用也。
              │ ├无嗔 于逆境不嗔恚之作用也。
              │ ├不害 不损害他之作用也。
              │ └勤 于修善法、使心勇悍之作用也。
              ├ 三、大烦恼地法。──┬无明 愚痴为性、反于上之慧之作用也。
              │“此六法、常与恶心及 ├放逸 反于上之不放逸、于善法放逸之作用也。
              │ 有覆无记心相应、故 ├懈怠 反于上之勤、于善法不勇悍之作用也。
              │ 名大烦恼地法。” ├不信 反于上之信、使心不澄净之作用也。
              │ ├惛沉 使心惛重之作用也。
              │ └掉举 使心轻浮之作用也。
              ├ 四、大不善地法。──┬无惭 反于上之惭、不自耻之作用也。
              │ “此二法、与一切不 └无愧 反于上之愧、不他耻之作用也。
              │ 善心相应、故名大
              │ 不善地法。”
              ├ 五、小烦恼地法。──┬忿 使起忿怒相之作用也。
              │ “此十法、名小烦恼 ├覆 隐藏己罪之作用也。
              │ 地法者、有三义。 ├悭 使于财施法施悭吝之作用也。
              │ 一、虽与恶心及有 ├嫉 妒忌他人盛事之作用也。
              │ 覆无记心相应而起 ├恼 坚执恶事而恼乱身心之作用也。
              │ 、而唯为修道所断 ├害 反于上之不害、而行打骂他人等之作用也。
              │ 、不通侪见道所断 ├恨 于忿境、结怨不舍之作用也。
              │ 。二者、但与意识 ├谄 使心心所邪曲不定之作用也。
              │ 之无明相应、不通 ├诳 欺他之作用也。
              │ 于他识。三者、此 └憍 染着于自法、使心贡高之作用也。
              │ 十法现行各别、而
              │ 必非十法俱起。”
              └ 六、不定地法。───┬寻 寻求事理之粗性作用也。
               “此八法、不入前之  ├伺 伺察事理之细性作用也。
                 五地、为特殊之法 ├睡眠 使心心所闇昧之作用也。
                 。故名不定地法。 ├恶作 思念恶作之事、而使心追悔之作用也。
                 ” ├贪 反于上之无贪、而贪爱顺境之作用也。
                          ├嗔 反于上之无嗔、而嗔恚逆境之作用也。
                          ├慢 对于他人、使心高举之作用也。
                          └疑 于谛理、使犹豫之作用也。
  ◎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十四。──┬得 使诸法获得于身之实法也。
    “此十四法、为非色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mikiri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