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传统美德走富国强民之路
马楼变电站孙建民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组织开展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问答活动,引发了广大人民热议。是呀!家风是什么?乍听起来感到蛮新鲜的,然而细细想来,这在我们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朱子治家格言》等古圣先贤名训都是人们所推崇的传统美德。
纵观古今多少贤人名士都有良好的家风。可是在这物欲横流、攀比成风的当今社会,有多少家庭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家风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呀!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而要想最快最大限度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家庭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在央视询问家风是什么的同时,我同样也做了一些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凡是家教好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大都比较懂事有礼貌,而且事业有成;凡是家教不好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不但品质较差,而且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甚至有的孩子还打爹骂娘,真是令人心寒。
那么,为什么有的家庭在家教方面做的好有的却做的差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外乎有这样几种原因。其一: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其监护人换做了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而老人对孩子又过分溺爱,即便是孩子做错了事也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最终导致孩子过分任性,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特征。其二: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低,
又过分溺爱孩子,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喝好不闹情绪就是爱孩子了。其三:有的父母思想认识不到位,比如:认为读书无用,即便是考上大学国家又不分配工作,到头来还不是自谋职业;还有的说你看某某都是大学毕业和那些没有文化的有什么两样,不还是照样出去打工吗?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可想而知生活在这样三种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了。相反,那些家教好的家庭情况就不同了。古有孟母三千的佳话,今有傅雷家书的美谈。孟母三迁成就了一代圣贤——孟子;傅雷家书造就了一名艺术大师——傅聪。不都是良好的家风所赐吗?由此可见,一个家庭拥有良好的家风是多么重要呀!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住的是土屋,吃的是玉米窝窝头、老咸菜连一点油星都没有;穿的破破烂烂的,一年到头连一件新衣服都穿不上。尽管父母都非常勤快,但贫穷的家境依然没能改变。可就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我家却总是保存着一副专用碗筷——那是为一位叫做“榔头”的乞讨者准备的。因为榔头和别的乞讨者不同,他从不贪多,而且只有在开饭的时间他才去乞讨,不管到谁家总是吃饱就走;他还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就是,如果到谁家后给他脸色看,他就再也不去那家乞讨。这也许就是乞讨者人格尊严吧!他每次到我家,母亲总是很热情的给他洗碗盛饭,等他走后再把碗筷洗干净放好,等他下次来的时候再用。那副碗筷一直保留到他死去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处理掉。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也逐渐养成了乐善好施的品格。不管是谁到我家乞讨,我总是给他们些吃的;汶川地震时我们一家人都主动捐了款。
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美德是可以传承的。可以很肯定的说:没有父母的艰苦朴素,就没有我现在的吃苦耐劳精神;没有父母对人的热情周到,就难以形成我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尽管我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却教
扬传统美德走富国强民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