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指标要素
1. 课堂环境
有效教学要求课堂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具有支持性,要重视课堂的常规和程序、具体环境的 安排、学生行为规范和要求的制定,以及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精心布置环境。课堂的桌椅排放和教学设备线索,延伸、拓展学习资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4.教学过程 有效教学要求关注与课堂教学发生关联的全过程.通过优化学生参与、科学组织、启发引领、动 态生成、精致讲练、即时评价等教学过程,有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发展过程、知识 应用过程、认知和情感态度形成过程。
学生参与过程。要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 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自觉度。
科学组织过程。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保证学生 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组织管理要有利于提供学生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适时处理教学 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启发引领过程。不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通过展示和分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 维过程、改变现实的创造过程等活动,启发、引领学生向结论靠近;强调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质 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最终获得“结论”。
动态生成过程。要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减少教学的环节,学习目标 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适。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充分开发和利用 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精致讲练过程。要在精讲中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 讲促思,以讲解惑,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要在精练中向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练习.要 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致讲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即时评价过程。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学生观察、 实验、讨论、调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活动的质量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 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尤其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方 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5.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要求重视策略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逐渐形成学习 能力,学会学习;并力求形成“五变”:一变“在听中学”为“在‘做'或‘玩'中学”;二变 “被动地学”为“主动而自主地学”;三变“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结合地学”; 四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变“只向书本学”为“在多情境、多媒体的体验 中学”,追求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学习方式。
指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参与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学会组块;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精加工;教学生如何把 知识组织起来,学会构建图式等。
组织合作学习。要激发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评价的指标要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