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参观书画展观后感800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参观书画展观后感800字
观后感是指观看影片或参观展览等后,把详细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敏捷多样,根本属于争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争论文。下面是我带来的五篇参观书画展观
走出前厅,转入中厅,迎面墙上一幅《峡道》、侧面一幅《艺道》将我震撼。徜徉在巨型山水长卷前,感受云海翻涌,山水扑面,和鸣声声。又有村落梨花,人间生灵。画家笔下的山水奇观多么像一首雄浑激越的交响曲,起伏跌宕,让人沉醉其间。仿佛在旅途中,置身于漂亮的大自然,正应了古人评画的那句“画中境界可居可游”!我想这应是画家来支钢的其次个非凡本事——造境。
有型有境的画我亦见过不少,但打动人的却不多,我觉得来支钢的画真正动人的地方是“有情”。情是什么?情是大山大水的表情,是画家笔下的山水之境,仿佛山水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如他的作品《崛起》,那是一种呼喊,一种激情;而《涓涓涌泉》中,那么是一种欣慰与欢畅。这种蕴含在水墨间的情感,才是作品真正的灵魂。我觉得这是一个画家最难到达的高度——造情。










来支钢作品的最重要的技法是积墨,这是中国传统技法,上可追溯到北宋郭熙,后有清初的`龚贤,继而黄宾虹开掘了这一技法,李可染又将其推动开展。来支钢是李可染大师的其次代传人,既从师特长传承技法吸取养分,又有个人心得加以创新,其积墨通透灵气,毫无板结之象,可以说对积墨技法的驾驭和运用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支钢先生12岁起先学习画画,日复一日,从师练习。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辛苦,我们所看到的《艺道》耗时八月余才完成,一丝一缕,一点一画,墨干了又积,几十遍后才最终成就这翻天覆地之力,移山倒海之势。细赏作品,可觉其力透纸背,千笔万笔,笔笔无敷衍懈怠,无丝毫轻浮油滑。想起来支钢先生在不同场合讲过的一句话:“作积墨来不得半点偷懒,人家出游,我在画画;人家吃饭,我在画画;人家睡觉,我还在画画;我就是在梦里,还在想着明天的画该怎么画。”天道酬勤,来支钢最终成就了今日的自己,成为继承与发扬中国水墨艺术文化的新一代画家。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我突然感悟到,他的积墨初看是一种功夫,其实是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成就了他。
参观书画展观后感800字3










作为美术观赏课活动的一局部,上周四我随着我们系的师生一同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参观陈丹青画展。在几个小时里,每一个同学都谨慎地观赏了自己喜爱的画作,也收获了很多。
舍斯托夫说:“人就是向现实转变而尚未完成转变的可能性”。时间、友情、艺术,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由三位画家相识四十年来的故事与作品,作为主线,表达青年时代的志向,油画实践的轨迹,围绕艺术的友情。四十年来,三位上海老挚友的故事充溢戏剧性的起伏与改变:林旭东由油画转向版画,继而转向电影,又回到油画;陈丹青的绘画与书写生涯,已为公众熟知;韩辛从上海、美国、北京的艺术游历,那么是一个革命少年成长为自由画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陈逸飞、刘小东、贾樟柯,是这三位画家长期友情的见证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陈述,使我们有时机进入时间隧道,目击革命时期自学一代如何成才,为今日的艺术教育供应了生动显明的比照与反思。
展厅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22年三位老友骑着自行车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特别快乐,一如他们的年轻时代。那是动乱的年头,岁月荒荒,他们躲在角落偷听苏联录制的欧洲古典音乐,自学绘画,彼此玩笑,八·九十年头,三个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纪,又凑到一起画画,倾听当年的曲目,仍旧彼此玩笑??在展厅中,四十年的光阴转化为物质与文字,在展馆的墙上交织并置,灯光下显得很静很亮。
门首两侧的墙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两端展墙挂开,按年头依次,依次分段,向展厅深处延长:启始于70年头三个自学少年的自画像,以及欧洲各名作的临摹,终结于2022年各自的写作和创作,每一展室印在墙上的讲解文字,关于画,关于人

参观书画展观后感8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bai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