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
山医大一院核医学科 刘建中
概述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包括:
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测定
内分泌器官的功能测定
内分泌组织、脏器或器官显像
主要介绍甲状腺和肾上腺的临床最为常用的几种体内核医学诊断方法
甲
结节性甲状腺肿
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结节功能判断及良恶性鉴别:
“冷或凉结节” --组织分化不良或功能低下,可见于囊肿、腺瘤、腺瘤囊性变结节性甲肿和甲癌,癌的几率10~20%左右
“温结节”恶性变的几率较小,约5%,
“热结节”则很少恶变
一般来说结节的功能越低癌的几率越大,癌的80~90%为“冷或凉结节”。
必要时进行亲肿瘤显像:如201Tl、99Tcm-MIBI、99Tcm-DMSA(V)显像,在“冷或凉结节”部位有明显放射性“填充”为阳性。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的诊断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又称Plummer氏病、毒性腺瘤),病理特点为甲状腺内有一个功能自主性腺瘤,瘤体以外的甲状腺组织,包括健侧整叶甲状腺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甚至完全的抑制
本病须靠甲状腺显像确诊:表现为单个的“热结节”,同时周围及健侧甲状腺组织不显影或影淡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单个的“热结节”,同时周围及健侧甲状腺组织不显影或影淡
有时需与非自主性增生性结节进行鉴别
甲状腺抑制显像
服用L-T4 100~150ug/日两周后重复甲状腺显像结节与周围甲组织一致性放射性减低为非功能自主性结节;而周围甲组织受抑制结节不抑制,为功能自主性腺瘤
99Tmc-MIBI甲状腺显像
“热结节”周围正常甲状腺可摄取99Tmc-MIBI而显影
甲状腺右叶“热结节”—高功能腺瘤治疗前、后
治疗前
131I治疗后3个月
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甲状腺轮廓完整,定位肿块在甲状腺之外,且不聚集放射性,可认为是甲状腺外肿块
估算甲状腺重量
根据平面显像的投影面积来计算甲状腺重量:
TW=S·H·k
式中,TW为甲状腺重量(g);S为甲状腺腺影面积(cm2);H为两叶甲状腺平均高度;k为常数,(k= )。
本法误差10%±,主要用于甲亢131I疗时参考
寻找甲癌转移灶
甲状腺癌在去除了甲状腺组织(如手术全切或大剂量)后,131I作全身扫描,用于诊断甲癌有无转移,还用作131I治疗转移癌是否适合的指针
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如滤泡癌、乳头状癌摄131I功能较高,而分化不良的癌摄131I低,阳性率也低
髓样癌原发于甲状腺间质,不具摄131I功能,故不显影,可用99Tcm-DMSA(V)显像。
甲状腺乳头状癌
131I全身扫描:
颈部淋巴结、两肺弥漫性及右髂骨多发转移灶
女,23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2月,残留甲组织及上纵隔转移(摄131碘灶)
女,61岁。乳头状癌术后行清甲治疗6天后行131I-WBS:可见残甲摄131I灶;5个月后行第二次131I治疗5天后行131I-WBS:残甲消失、胸部大片、腹部点状摄131I灶。
甲状腺滤泡癌131I全身扫描
二、肾上腺显像
生理基础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极,大致呈三角形,重约4g,分为:
皮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醛固酮 皮质醇 雄酮类
髓质:发生于外胚层,分泌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
血中激素或介质的测定-定性诊断、肾上腺显像-定性、定位诊断
肾上腺皮质显像
原理和显像剂
胆胆固醇为合成皮质激素提供原料,将放射性碘标记的胆固醇注入血中,被肾上腺皮质所摄取后可使显像,肾上腺皮质浓聚的量和速度反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和形态。
可用地塞米松抑制实验来进一步鉴别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腺瘤。
目前常用的显像剂是:
若用123I代替131I可或的高质量的显像图像,但123I为加速器生产,价格昂贵,不易获得。
131I(123I)-19-碘代胆固醇
131I(123I)-6-碘代胆固醇
131I(123I)-6-甲基碘代胆固醇
正常肾上腺皮质显像
多数情况下,注射显像剂后第3天肾上腺开始显影,第5~9天影像清晰,右侧肾上腺多较左侧浓。
皮质机能亢进症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鉴别诊断功能亢进的病理类型是增生或是腺瘤,定位腺瘤在哪一侧诊断准确率达95%。
皮质增生:表现为两侧肾上腺皮质提早显影,对称性增大,放射性增浓。
腺瘤:单侧显影是的典型表现,腺瘤侧明显增大、放射性增浓,另一侧受抑制不显影或显影淡。
临床应用价值:
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氏综合症)
表现:向心性肥胖、水牛背、皮肤紫纹、高血压等;血中皮质醇↑,节律紊乱,尿17-OH、17-O↑
病因主要是
①皮质束状带增生,约占一半稍多
②腺瘤,约占一半稍少,其中大多数为单侧的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