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1 / 50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精品文档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 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
1、毫针技术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精品文档
8、起针 : 一般用左手拇 ( 食 ) 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
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
铺。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
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
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 3 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 3
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
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 ; 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9 / 50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50 / 50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精品文档
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
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
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二、头针技术
【目的】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无菌毫针、电针仪、无菌干棉球、棉签、
, 碘
伏、弯盘等。
【操作程序】
(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二)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
(三)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
1、快速进针 : 针尖与头皮呈 30? 左右夹角,快速刺入皮下
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快速推进 ( 不捻针 ) 到相应的深 ( 长) 度
( 或用捻转法进针 ) 。
2、快速捻转 : 术者肩、肘、腕关节、拇指固定,食指半屈
曲状,用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与食指第一节的桡侧面捏住针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11 / 50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50 / 50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精品文档
柄,然后以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 200
次 / 分,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左右。捻转持续约 ~1 分钟,
然后静留针 5~10 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在捻转两
次。也可用电针仪代替手捻进行治疗。
3、在针刺及捻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
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4、起针 : 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5、操作完毕,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头部因长有头发,因此尤其须做到严密消毒,以防感
染。
2、毫针推进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疼痛时,
应停止进针,将针身后退,然 后改变角度再进针。
3、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术者须注意观
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4、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雨林书屋
  • 文件大小186 KB
  • 时间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