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呈现的几种方式
刘锦 新课标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但小组合作的实施常常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走到实处,最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呈现的几种方式
刘锦 新课标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但小组合作的实施常常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走到实处,最终白白耗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却并没有看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成果。笔者在教学中认为,要想把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到最大的功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一、记录呈现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得较为全面的数据记录,一般在统计课堂比较多见,教师先给学生出难题,使学生产生小组合作的需求,继而自然展开合作学习,如这个教学片段:
上课时,老师播放了1分钟的录像,要求学生统计出1分钟内经过华联超市门口的各种车辆的情况。
师:记下了吗?
生:老师,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
师:(重新播放后再提问)你们记下了吗?
生:还是记不下。
师: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
(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商量,分工合作,一起来记录车辆情况。)
生:老师,麻烦您再放一遍。
师:好。(第三次放)现在能汇报了吗?
生:1分钟内经过华联超市门口的轿车有12辆,16路公交车1辆,摩托车9辆,大卡车6辆。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记下来!那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记录下来的?
生:我们是四人一组合作的。陈晶记录的是轿车的辆数,李文吉记录的是公交车的辆数,吴祺记录的是摩托车的辆数,榭胜君记录的是大卡车的辆数。
在这个教学片断里,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主动产生了合作的想法,并自发地进行了组队和分工。之后的呈现方式通过学生的合作记录,使学生领悟了合作的意义。
二、组长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由组长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这种小组合作成果呈现方式是最为常见的。比如在教学探索规律题: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是怎样的规律:3、5、7……课堂教学设计安排的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小组内学习交流,从不同角度探讨。最后是全班交流讨论,也就是每组小组长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自己所在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在各小组长的汇报交流中,学生不仅讲解本小组探究的结果,更能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在他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实现再创。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可能受阻或意见不统一,会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这样适时组织组组间交流,无疑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思路的开拓及思维的深入,使学生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享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愉悦。
三、游戏呈现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低年级孩子更倾向于比较直观、生动有趣的动手操作,他们更易于在老师精心设置的情境下放松身心,真实地做出反应。
如教学“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后,可以设计一个买文具的游戏:先准备一些面值在十元以内的纸币和硬币发给学生,公布练习本、尺子、橡皮、卷笔刀等文具的价格,然后分别请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买文具的情境。“顾客”可以拿1元、2元、5元面值的人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呈现的几种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