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彩山鸡养殖提高受精率的措施.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七彩山鸡养殖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很多,从以下方面人手,采取适当的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1.选择优良、健壮的个体留种
这是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基础,这项措施的实质就是建立优良的种雉鸡群(前面已经七彩山鸡养殖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很多,从以下方面人手,采取适当的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1.选择优良、健壮的个体留种
这是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基础,这项措施的实质就是建立优良的种雉鸡群(前面已经介绍)。要强调的是,选优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措施是在配种时要注意种雉鸡的血缘关系,防止近交退化。至于育种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近交,则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
2.只用壮年的雉鸡作种
成年雉鸡达到性成熟后就可作为种雉来配种。雉鸡用于配种的年龄:驯养代数少的雉鸡一般为10月龄,美国七彩山鸡为5~6月龄。生产中一般留1年龄雉鸡用于交配、繁殖,繁殖期一过即淘汰,即种雉鸡只利用1年,因为1~2年龄的雉鸡,其种蛋受精率比较高。对生产性能特别优秀的个体或群系,公雉鸡可留2年,母雉鸡可留2~3年。美国七彩山鸡种用对一般利用两个产蛋期(在一年内的3~9月),便作肉用处理。
3.公母雉鸡配种合群的时间要适宜
公母雉鸡若合过早,母鸡没有发情,不愿意接受交配,即使交配也是无效的,并且由于频繁的无效交配,会降低雄雉的性欲;合群过晚,则雄雉间领主地位未确立而发生激烈争斗,过多消耗体力,影响交配,精液的质量和受精率也受影响,同时母雉鸡群也不安定,致使产蛋量下降。适宜的合群时间为:经产,雉群在4月中旬,初产母雉群在4月底放人种公雉鸡。但是,由于即使同一个雉鸡品种,在我国南北方进入繁殖期的时间也早晚相差达1个月,因此公母雉鸡合群的时间在各地都不同。正式合群配种前可以试放一二只雄雉进入雌群,观看雌雉是否乐意接受交配,也可以根据雌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合群时间。一般来说,合群应在雌雉比较乐意交配的前5~10天,以便雄雉能适时地确立“领主”,在雌雉发情时,整个雉群能安定下来。
4.公母配偶比例要适当
雉鸡的公母配偶比例对种蛋受精率有很大影响。如果公雉鸡比例高,争偶斗架严重,雉鸡群不安稳,公雉鸡伤亡较多,反而影响配种效果;反之,公雉鸡比例低,发情的母雉鸡易被漏配。实验证明,公母雉鸡配偶比例1:6时,种蛋受精率最高(达89%)。为保证在配种旺期,公母比例达到1:6,在开始合群时以1:4~5放人种公雉鸡,配种过程中随时挑选出争斗伤亡和无配种能力的公雉鸡,而不再补充种公雉鸡,这样在整个繁殖期公母比例就基本维持在1:6。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保持种公雉鸡的相对稳定性,减少因调群造成斗架伤亡。
5.保护王子雉
公母雉鸡合群后,公雉鸡之间会发生强烈的争偶斗架。经过几天的争斗,产生的获胜者为王子雉。一旦确立了王子雉(“领主”),雉鸡群就安定下来。公母雉鸡合群后,确立王子雉的过程,被称为“拔王过程”。
王子雉多是发育好、体型大的青壮年公雉鸡。一个雉鸡群内,确立了王

七彩山鸡养殖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不忘初心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