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专题发言 Abstracts: Featured Talk A1-1 青岛高校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双语互动现状调研胡安琪青岛农业大学本调研设计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对青岛地区三所高等院校共 244 人( 非英语专业学生 194 人, 英语教师 50人) 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其次对三所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进行了调研分析;最后对三所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采取了定量定性分析。调研结果显示,青岛地区高校部分英语教师和绝大部分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和英文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 尤其在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方面还不具备向外输出、宣传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而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只注重了目的语及其文化的输入,教学管理并没有严格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外语教学应兼顾中西文化的平衡互动;对教材内容的统计结果表明:上外、北外和高教社等知名出版社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强调的是西方文化及其影响,而对于中国文化及其影响的涉及可谓凤毛麟角。文章指出,上述三方面的原因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根源,针对问题的根源所在,本文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A2-1 中国英语教育的人文化改革与人文精神培养查明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随着中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化,英语学已普遍提高。过去以培养英语技能专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中国对英语专业高端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 而非实用型、工具型学科, 英语专业不是学英语的专业, 而是通过英语来学习人文社科知识,进行人文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开阔其人文视野,提高其人文修养,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从英语教育的人文性质和人文内涵出发,结合 1930 — 40 年代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外文系外语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 提出, 英语教育要从过去的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中心, 转向以人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为目标, 进行以人文通识教育为核心的人文化改革, 提升英语教学的专业品质, 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内涵, 以培养人文知识结构扎实、人文视野广阔、批判思维能力强、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人文品格的通识型、通用型的英语专业卓越人才。 A3-1 批判性阅读之最新发展及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启示原雪德州学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在社会、文化教育理论方面也引发一些期待解决的问题。在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的当今,对语篇做出批判性反应就成为必要和趋势,因为社会文化形态之间隐藏的权势和不平等关系除了以书面语篇形式,还以各种其他媒体形式传播,让受众拥有批判性资源和能力去甄别和破解隐藏于各种语篇和文化教育总的权势运作也就成为必要。本篇文章主要以笔者在 2006 – 2009 年期间以批判性阅读为研究框架, 在中国西部甘肃省陇南县某高中、上海某中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所做调查和研究为蓝本,试图探讨读写、权力、文化形态和英语教育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在甘肃陇南县进行的调查针对中国高中学生对读写(literacy) 的概念及英语相关文化的认识、看法;对上海某小学进行的对动漫书籍等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及其相关影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的调查,针对大学生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语境下对同一篇阅读文章的不同反应,通过以上研究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 )读写(literacy) 在后现代语境下绝不仅仅只意味着读写能力,而且更主要的涉及到文本与作者、学生与教师、课堂与社会、物质分配与平等权利之间的动态关系。(2 )动漫书籍读者和考试参加者的研究说明在人际、物质等关系平等合理的语境下学习者阅读和参与到活动中的积极性更高、可信度更强;而关系不平等的语境会让学习者的阅读活动和活动参与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通常他们只会将学习或者活动看做是不得不做的仪式。(3) 对中国西部(甘肃陇南县)的研究得出结论物质资源对于读写学习和对权力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总之, 批判性阅读(critical literacy) 需要在平等的语境下进行,包括物质、经济发展、权力等等的平等。以上研究和调查所得结果和启示对当今国内批判性阅读研究及英语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B1 -1 从认知诊断(CDA) 视角验证和确立大学英语视听理解诊断试题模型孟亚茹马晓梅何慧勤刘睿康晓薇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认知诊断作为新一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的核心逐步被外语界发现和利用,并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它能挖掘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中潜在的特性, 发现视听属性掌握模式, 有助于针对性地提供补救措施和策略指导。根据认知诊断理论( Rupp& el, 2010; 戴海崎, 2010 ),构建认知诊断测验模式首先需要构建相关学科任务的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编制认知诊
2012年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