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考试参考卷一、名解 1. 实词语素指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如“灯”。 2. 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 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时融合过程中的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 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3.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 1888 年8 月制订公布, 被各录语音的语音符号音符号。 4. 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 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两者的区别在于, 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的唯一交际工具。 5.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 它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 是人的一种行为, 叫言语活动, 也叫言语行为; 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 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6. 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7. 音质音位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因此, 以音素作为其变体的音位就叫做音质音位。 8 .孤立语又叫词根语, 缺乏词形变化; 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以汉语为代表。 9. 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 不涉及人们主管态度的词义, 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10.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做的分类叫谱系分类; 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11.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 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12. 借词借词/ 外来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徳律风。 13.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 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14. 音位的双向聚合在聚合群之中, 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 我们称之为“双向聚合”。 15.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集中独立的语言, 彼此有同源关系, 叫亲属语言。如汉语、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 它们同出一源, 是亲属语言。二、简答题 19 3. 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93 语言发展变化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 有些特点是属于某一具体语言的, 有些特点则是所有语言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 这里所讲的是所有语言呈现出的发展变化的共同特点. 语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和规律性. 三、判断分析 1. 北京话中 n、l 属两个音位,四川话中也属两个音位。因为北京话和四川话是汉语的两种不同方言, 它们都有各自的不同的语言系统。在北京话中 n和l 有区别语音形式, 从而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 它们之间属于对立关系, 因此, 在北京话中属于不同音位。而在四川话中, 出现 n 的地方也完全可以用 l 来代替,不能区别语音形式,从而区别词的意义,所以它属于词的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 2. 似五三5 3. 何种方言能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条件主要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何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比如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文化的原因, 但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伦敦方言成为英语的基础方言则是经济的原因。) 4. 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时夹杂着外来词。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多为与外国通商的港口或与外国交往较多的地区使用, 通行范围小。一般是外语和母语混用而造成的。混合语不能长久存在,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消失,如:“洋泾浜”英语。 、 p~ 在汉语中的两个音位, 在英语中也是两个音位。[p][p'][b]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两个音位, 不过其归类并不相同. 在现代汉语中[p][b] 算一个音位/p/, 因为现代汉语中的清浊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比如: 八[pA]( 在非轻声音节中读清音) 尾巴[bA]( 在轻声音节中读浊音) 而[p'] 也算一个音位.[p] 与[p'] 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比如“搬”和“攀”. 在英语中,[p][p'] 算一个音位,[b] 算一个音位. 英语的送气不送气,不能区别意义;而清浊能区别意义. 6. 汉语没有“时”的语法范畴,这说明汉族人没有时的观念。 7. 搭配能否成立,为什么阅读衣服和杂志他很聪明、智慧四、填空 1.“五四”以来, 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
语言学纲要考试参考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