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再觅淮河治本之策.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再觅淮河治本之策
  摘要:“大雨大灾,小南小灾,无雨旱灾〞——淮河灾害频繁导致今天整个流域的贫穷落后。而在历史上,淮河流域自是富庶之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从历史上的一条利河、好河到今天的害河,灾河,淮河还可以根治吗?
  米,这不仅使皖北的防洪除涝更加困难,而且加重了里下河地区的防汛压力。
  第四,远景与近期的矛盾。由于一般治淮方案不敢设想恢复淮河干流的河道规律,因此,它的各种措施即使在短期内可以缓解某些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加剧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即按下葫芦起了瓢,从而使各种矛盾长期不断累积,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必然结果。上述三种重要的矛盾关系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50多年来治淮投资近千亿元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再投数百亿元,也仍然不能解央根本问题。
  那么上述诸多矛盾之中,什么是主要矛盾呢?答案是洪泽湖被淤高之后,等于在原来处于海平面以下的中下游河道交接处筑起了一道十几米高的拦河大坝,如今要在这个临时基准面以上去泄洪和分洪。这就是淮河灾害频繁的病根所在。
  治本方案的指导思想
  所谓根治淮河,就是在调查研究的根底上摸清淮河特性和河流规律,也就是说要使淮干和重要支流可以具备泄洪和排涝条件。
  由于淮河原入海河段被黄河淤高以后,广阔的淮河流域包括干流和重要支流在内的水流流速变缓,失去了河流自身的冲刷才能和冲淤平衡关系,因此在过去800多年中,淮干和其重要支流的河床断面已经变成平原的排涝渠道,看不出有自然河流的运动规律,甚至由于多年的淤积,连原来的河道轮廓也无法识别了。例如,如今淮河干流,只从河道被除这一特征来说,就不符合平原河道的正常规律,甚至也可以说与平原河道一般规律相反。这使得它不可能有足够的泄洪才能。淮河这种反常不合理的现象,迫使我们决心寻找解决这个疑难的科学根据。
  在研究淮干特征时,发现了最有价值的一份历史资料。在宋代黄河夺淮以前,淮河下游的海潮影响可以到达盱眙〔xuyi〕县城以西。这一资料对于研究和讨论淮河的河道规律有决定意义。根据这个记载,可以使我们分析如今淮河下游河流的变化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今的盱眙〔xuyi〕河段一直到洪泽湖的一般中水位约在海拔14米以上,而资料证明在宋代盱眙〔xuyi〕河段的中水位不会高于海拔10米,而枯水位也不会低干4至5米。当然这种估计的误差幅度可能有1米左右。但可以肯定当时淮干的特征之一是属于深水河床。
  假如我们设想一下没有洪泽湖这座十几米高的拦河大堤,按照原来的淮干河道规律,目前的洪泽湖水位就要由12米至14米降为4至5米。因此新开挖的入海或入江河道其深水线底部,其高程应该相当于海平面或低于海平面。这样的入海或入江河段,在盱眙〔xuyi〕以下的全河道坡降将由三万分之一变为十万分之一。这就是说,这个入海或入江河段的上游,必然是一种汹涌澎湃的状态。可以设想平原河床假如发生了汹涌澎湃的河流流态或者说其流速每秒大于3至4米,那么河流的每一个弯段冲刷顶点必然处于一种迅速崩塌的状态,必然向着人工河道的两岸横向方面开展,延长河道长度。这就要求我们考虑人工河道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最不利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解决河流学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同时也要解决人工开挖河道怎样才能设计出最经济的河床断面。在解决了这一河段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后,洪泽湖以上各河段的规律问题,就可以根据平原河道溯源

再觅淮河治本之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7-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