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轼《如梦令·题淮山楼》诗词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轼《如梦令·题淮山楼》诗词赏析


如梦令·题淮山楼
宋代:苏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译文


苏轼《如梦令·题淮山楼》诗词赏析


如梦令·题淮山楼
宋代:苏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译文
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亮的淮河水和古老的汴河水都在悄悄地流淌。
站在城楼上向着昊天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黄昏的天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目送朋友离去悲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月满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月。
解释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源》。苏轼嫌其不雅,依后唐庄宗词“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更名《如梦令》。有单调、双调两体。苏轼词中用此调均为单调一体。
淮山楼:在泗州治所临淮(其故城在今江苏汴洪东南,盱眙对岸,清康熙年间被洪水沉没,陷入洪泽湖),即旧有的都梁台。


层楼:即高楼,指淮山楼。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淮:清亮的淮河水。淮河为古代四渎之一,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入安徽,注入洪泽湖,下游自淮阴县与大水道会合。古汴:汴河故道有两条,这里是指隋以后汴河故道,由河南的旧郑州、开封至商邱县治南,改东南流经安徽的宿县、灵璧、泗县入淮河。现在已荒废,只有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吴云:吴地的云。这里指南方的天空。
松江:即吴淞江。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会合,再北上出吴淞口入海。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朝廷任命苏轼为杭州通判。苏轼七月离开汴京(今河南开封),十月,苏轼经过泗州。泗州是一座古城,苏轼首次经过,便稍事逗留以观览河山胜迹,后写下该词。十一月苏轼到达杭州任所。
赏析
这首小令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起笔“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美和古老。这两句从大处落墨,将泗州城一侧的壮美风光表现无余,像是一幅气概磅礴的油画。“层楼”,暗点题目淮山楼,二句从高大、宏伟的背景上衬托出了淮山楼的壮丽。一个“古”字,则给泗州城多少涂上了古老文明的颜色。细加品鉴,会发觉“城上层楼叠巘”一句好像有点不合规律:高楼、群山怎么都显现于城墙之上?其实,“层楼”、“叠巘”同城墙都不在一个平面上,所用的手法类似于“画境的平面化”(宗白华语),是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观照外物,移远就近的结果,其妙处与“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句)等古人诗句一样。

苏轼《如梦令·题淮山楼》诗词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