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生自我总结篇一: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 使学生即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又能训练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加以深入的研究是课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本文针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探索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内容设置, 对于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要求设计一电路板控制系统,检测液压油油、压油温检测系统,其中压力 P〈=15 MPa , 油温 T〈=80 ℃, 绘制电路原理图和电路板图。三、选题目的当代数学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通用的硬件上借助软件实现复杂的功能,伴随对软件依赖性的增加,软件的开发成本也相应提高,甚至出现赶超硬件投入的趋势。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的连接机械和电子、气压、液压等相关的的关键技术, 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高性能、高自动化的机械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所在。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有:(1 )机械技术,(2 )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3 )系统技术,(4 )自动控制技术,(5 )传感检测技术,(6 )侍服传动技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同时因也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管是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自己将来的发展, 对于掌握、精通这门技术都尤为的显得重要。而这次课程设计,一方面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联系,另一方面也是温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单片机方面的知识,对于单片机系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能够从整体的高度上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有效的系统。接触和学习一种相当有效的电路设计软件 PROTEL99 , 熟悉和了解基本的操作, 能够根据设计需求独立设计和布局出合理的电路原理图( SCH )和电路板图( PCB ) 。系统化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设计思路,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即将面临的社会实践打好基础, 都是非常必要的。四、方案论证 1、单片机控制的液压油温检测系统中, 其要检测的指标有油压和油温两个。油压的检测要用压力传感器, 而油温的检测要用温度传感器。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以确定的关系输出某一物理量。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路参数量。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 2、电量通过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理想的平滑直流, 而是单方向的脉动直流,即除了直流分量以外还有许多交流分量。所以要针对电源的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就是使单向脉动直流变成平滑直流的电路,常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组合而成。 3、由于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经整流, 滤波放大电路后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这些信号计算机是识别不了的,所以要进行 A/D 转换。 A/D 转换电路的功能是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适应计算机处理。 4、通过 A/D 转换电路输出数字信号, 该信号进入 MCS-51 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来实现检测和控制功能。本系统中要控制油温和油压,还要在油温和油压超过设定的额定值时,系统发出报警。所以要通过显示器,键盘和报警电路来实现。其中: 1、液压压力传感器采用油压传感器选型为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2、油温传感器选型为 AD590 油温传感器。。3、 A/D 转换芯片采用 ADC0809 。4 、单片机采用 8031 。5、 I/0 扩展采用 8155 。 6 、键盘、显示接口采用 8279 。五、电路分析 1、变压电源: 由于电路电压为 6v ,故需把 220V 交流变成低压直流,由四个组成部分: 降压—整流—滤波—稳压。 2 、油压、油温感测及放大电路: 以油压检测及放大电路为例,插座 J 外接一应变式压力、检测传感器,插座上的 1、2 脚将控制板中的+6V 及-6V 电源引出向传感器供电,3、4 脚为传感器输出的差动信号。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电路,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其中 R36 用于调节零点, R37 用于调整放大倍数。油温检测系统采用相同系统, 两套系统分别接在 AD0809 的 p01 和 p06 两个输口。 2、 A/D 转换: ADC0809 是典型的 8位8 通道逐次逼近式 A/D 转换器, CMO S 工艺,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生自我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