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窦炎规范化治疗PPT模板课件
儿童鼻窦炎的规范化治疗
文档附赠有可编辑的3D小人素材
一、儿童鼻窦炎分类
目前比较公认的分类方法是将儿童鼻窦炎分为三种,包括:
急性鼻窦炎: 症状持续存在不超过8周;
急性复发的情况下伴有窦腔真菌感染、由IgE和Th2淋巴细胞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反应,这种鼻窦炎在儿童中少见。
三、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特征
1 儿童鼻窦炎的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脓涕、鼻阻塞、后鼻滴涕、咳嗽、呼吸有臭味、头痛、习性改变.
可同时伴有:中耳炎、腺样体炎、哮喘或支气管炎。
★急性与急性复发性鼻窦炎症状较明显,
慢性鼻窦炎症状较轻及无症状者接近50%
2 结构特征:
儿童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开口相对狭窄,炎症发生时容易造成通气与引流受阻。
3 黏膜反应性:
儿童鼻-鼻窦黏膜对炎症的反应程度比成人明显,对适当的药物治疗反应迅速,药物治疗常常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 CT特征 :
由于上述二种原因,儿童鼻窦炎一旦发生,尽管病程不长,CT常却显示为全鼻窦不透光现象,这可能是儿童CT多呈“全鼻窦炎”的原因。
★有资料显示:以往(2周前)鼻窦CT不透光并不能说明现在鼻窦炎的存在。
一项前瞻性调查表明:鼻窦CT不透光的儿童中:
无任何症状者占18%(Pransky,1996),
基本无症状者占59%(Diament,1987)
无呼吸道感染史者可达69%()
在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则有87%表现为鼻窦CT不透光(Phillips,1996).
★因此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显然不宜仅凭CT扫描来判定,而要根据症状、体征作综合分析。
同时鼻窦CT不透光也不能成为手术适应症的惟一依据
四、儿童鼻窦炎药物与保守治疗规范
感染与变态反应造成的黏膜水肿时鼻窦炎的主要原因。黏膜水肿可以导致狭窄的窦口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使局部组织缺氧,纤毛活动减弱,为病原菌定植提供了基础环境,导致黏膜炎症的恶性循环。因此抗炎、抗水肿成为治疗儿童鼻窦炎的关键环节。
四、儿童鼻窦炎药物与保守治疗规范
1 规范治疗措施
(1) 抗生素的应用:
主要致病菌:
2002~2004年我国儿童鼻窦炎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与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表明: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厌氧菌及卡他莫拉菌是儿童急慢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
。
规范治疗措施
抗生素选择:参照美国儿科学会的临床指引,
▲青霉素类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效果最好
▲头孢类以第二、三代头孢较好,
以上二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最广泛!
▲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很高,且其主要作用不是抗菌而是抗炎,临床采用较少
▲喹诺酮类则不推荐在儿童中使用
★注意!不推荐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规范治疗措施
抗生素使用时间为:
①急性鼻窦炎、复发性急性鼻窦炎:
用药2~4周,或者在脓性引流消退后继续用药1周;
②慢性鼻窦炎:用药4周以上;③内镜鼻窦手术后用药3~4周。
规范治疗措施
(2) 糖皮质激素 :
鉴于局部糖皮质激素强大的抗炎、抗水肿作用,可在炎症的各个阶段都发挥效应,已经成为鼻窦粘膜炎症的第一线药物
▲使用时间:
①急性鼻窦炎4~8周;
②慢性鼻窦炎和内镜鼻窦手术后3~6个月。
规范治疗措施
★ 注意:
☆局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同时联合使用
缩短病程 延长二次发作的周期。
☆目前尚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对明确变态反应者可使用全身抗组胺药。
规范治疗措施
(3)黏膜促排剂:
有利于促进纤毛活动和稀化粘稠分泌物排出
▲使用时间:4周以上
规范治疗措施
(4) 血管收缩剂:
有利于通气和引流
使用方法:
急性期可以短时间(7d以内)、低浓度使用,
使用药物:以低浓度麻黄素(%)
或盐酸羟甲唑啉为主,
▲注意:应杜绝使用盐酸奈唑啉(滴鼻净)
规范治疗措施
(5) 辅助治疗:
负压置换术、鼻腔冲洗、上颌窦穿刺术
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但由于疗效并不确定,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9)并未将辅助治疗手段列为必须的推荐方法。
规范治疗措施
(6) 腺样体的处理:
腺样体切除可以作为儿童急性复发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的前期治疗手段,或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的同时施行。
▲选择手术的指征:关键要看是否有2/3的后鼻孔被阻塞,闭
儿童鼻窦炎规范化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