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抒情手法
1
[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抒情手法
1
[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2
[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4分)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3
[2014·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 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4
[2014·重庆卷] 阅读下面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抒情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