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眼睛里的世界大学生自己的丰盛 DV 大餐, 近日让近两千人的中国科技大学礼堂里一片欢腾。是啊! 想一想, 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感 2 叹, 自己的画面, 自己的展示……哦, 一切都那么让人耐不住地兴奋——《隔离》、《循环》、《日子》等8 部作品, 大学生们见识了自己的导演、演员、编剧、录音、场记和剧务, 原创性绝对百分百。在期待中,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的四年级本科生潘刚等同学创作的《隔离》,荣获最佳作品与现场最佳人气奖, 此时, 虽然没有红地毯的迎接, 也没有激动人心的音乐伴奏,但观众们的掌声依然让所有人兴奋。我的生活我感受“拍 DV 片的最初动机很简单,主要源于对电影的爱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作者、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200 1 级班长吕剑说:“我是一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 看了很多电影, 对电影的结构、情节、拍摄手法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很早就琢磨着拍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 DV 剧,将一个最美、最真实的大学生活展现在世人面前。平时, 班级组织活动, 我都用从系里借来的 DV 把活动录下来,而且 DV 也比较简单,上手比较快,所以就边学边拍,开始了我的 DV 情结。”同样热衷于 DV 的潘刚则感叹, 人的一生很难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喜好,比如用 DV 拍片子,可以去创造、解释、表达自己, 便全心全意去做了。他起先是 3 冲着兴趣来的, 后来渐渐有了一种责任感, 觉得既然自己在做一件事情,就有责任将它完成。他描述自己的创作经历: 非典期间, 同寝室的同学项呈祥从老家浙江返校后, 就被“隔离”在学校招待所。我们对他在里面的生活发生了兴趣。得知此事后, 项同学就来劲了, 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述他和一个女生隔在了一起, 每天聊天, 打牌, 看电视。我们说他爽了, 他神色一黯: “人家有男朋友。”我们纷纷扼腕。晚上躺在床上就开始自己瞎想一男一女被一个错误隔离, 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于是就萌发了创作的激情。罗近涛、郝浩, 是参赛作品中唯一纪录片《日子》的作者, 他们将校园生活的真切感受用 DV 短剧诠释,甚至是以实现梦想的方式来拍自己、拍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的《日子》更多关注着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宿管员老大爷的平凡生活, 每天做检查,每天发信,忙忙碌碌……忙碌中享受快乐“原以为拍摄电影只是跟着屁股追,不会有多大麻烦,现在自己动手拍 DV ,才发现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循环》的作者唐凌花了 10 天时间写好剧本后, 就开始为 4 物色制片人和演员发愁, 因为他是从外地刚考取科大的研究生, 人生地不熟, 于是就在学校 BBS 上发了帖子, 在网上找到了制片人。男演员都是自己寝室的“靠得牢的朋友”,可物色女演员就难了。“平时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 可一上镜都尴尬了, 又是第一次面对镜头, 实在是找了好久都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还是在寝室的“哥们”推荐下才勉强搭起班子。于是他从学校借来 DV 摄像机,自己兼任演员和导演,在企盼已久的等待中, 终于开机了。可困难依然接踵而至, 剧中的“警察”谁来演,他又马不停蹄的跑到附近的派出所借警服, 结果无功而返, 最后只得央求街上值勤的一些交警, 帮忙拍了几个镜头。最后, 近一个月忙碌拍出的 3 个多小时的素材, 剪裁出了 12 分钟的作品,此间,一切甘辛令人品味着诸多能力的塑造是怎样的“不简单”。最让《科
大学生眼睛里的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