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随着大学校园里恶性事件的增多, 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人格理论出发, 结合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现状, 提出要坚持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教育相结合,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完善自我。关键词: 人格心理健康现状目标途径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对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开发。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通常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 而往往忽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特别是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以至于出现象刘海洋、马加爵等那样自强自律性差, 多疑偏执, 冷漠等不健康的人格心理。所以, 我们有必要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推动心理健康。一、人格的概念(一) 人格( personality ) 在心理学中, 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止, 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 因而 2 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异。综合各家的看法, 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 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的特征。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 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二) 健康人格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一方面能自我认可, 接受属于自己的一切, 从而形成对自己较积极的看法; 另一方面能自我客体化, 对自己的所有及所缺有较清楚, 明确的认识。 2 、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具有良好的观察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注意力和想象力, 没有认知障碍, 各种认识能力有机结合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能和谐处理好人际关系, 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 4 、乐于为社会服务, 富有较强的事业心,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5、良好的情绪和意志, 情感饱满适度。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不怕挫折有毅力。二、心理健康 3 世界上不存在 100% 的心理健康, 任何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目前为止, 有关心理键康(mental health) 的定义已有许多, 综合来看,心理健康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大体而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多能符合下列若干条件:A, 情绪较稳定, 无长期焦虑, 少心理冲突; B, 乐于工作, 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C,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而且乐于和他人交往; D, 对于自己有适当的了解, 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 E, 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切的认识, 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 而不逃避”。从上述心理健康的概念看, 健康的心理不仅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稳定的情绪, 自我认识, 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努力过程, 同时, 还包含以下一些共同的人格构念, 如适应力, 情绪调节力, 自信, 合作能力, 生活与工作能力等。同样, 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还告诉我们: 心理健康对于人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 使人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