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_0.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一、前言身为中国人的我们, 对所服膺之学说思想, 认同的价值判断,可能有各种选择,我们可能是儒家的、道家的,甚至是法家的信徒, 但不论倾向于哪一种学说思想, 都很难否认在历史中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对中国人思想及行为准则的影响, 有许多根深蒂固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思维, 是儒家所强调的, 其中又以慈孝文化为最。通过本文, 期待能厘清中国传统慈孝文化的起源, 梳理慈孝文化理论化的历程, 澄清在传统统中国治阶级推广下慈孝文化形成的社会功能, 反思慈孝文化在历史递嬗下的逐渐僵化, 进而提出慈孝文化的现代化意义。二、慈孝文化的起源与理论化对于孝的起源, 学术界虽有不同的论述, 但早在西周时期, 孝已是完备的伦理观念。在西周, 孝的含义是通过宗庙供品祭祀的方式来尊祖敬宗, 并以传宗接代的方式将宗族的生命延续下去, 生生不息。西周以前的孝, 具有浓厚的宗法思维, 至春秋战国时代, 因为礼崩乐坏, 使得宗法制度日 2 趋瓦解,对于孝的论述才进入新的历程。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使得孝的阐述得到理论化的发展, 其中尤以儒家的贡献最大。孔子提倡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观念, 并主张以此伦理观念稳定家庭体系, 家族成员间通过这样强大的伦理力量紧密系连。儒家思想以孝为本,不仅在家庭、家族成员间起到稳定作用,孔子更以此为基底, 期望能推己及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本文由论文联盟理幼以及人之幼,进而稳定社会。孔子承继西周以来的孝观念, 除了巩固传统外, 更进行孝观念的改造和创新,使孝从宗族伦理转化为家庭伦理,成为更符合时代潮流及人心向往的观念。礼、义、仁可谓孔子思想之进程, 其中, 又以仁为其思想核心, 而孝的人性根源亦来自于仁,也是孝的终极目标。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 而孝正是实践之途。诚如《礼记中庸》所言: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仁, 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只要将人们心中之最质朴美好的那一部分发挥出来,亲爱与自己最近之亲人,不以私利为上的大公心的仁境便可达成。对于孝的施行步骤, 孔子有明确的论述, 孔子主张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孝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要尊敬父母。《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如果说孝道的精神实 3 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 而孔子则直接将礼看做是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 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孔子更将孝的论述扩及社会层面, 《论语》将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出则弟实质家庭血亲中的敬兄长,扩及社会关系上,则成为敬事长上的行为准则。儒家先贤对于孝道多有论述, 一则展现出儒家观点的特色, 另一方面也扩充完备了孝的理论。如孟子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又如,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不过,儒家关于孝道的专论成于《孝经》,其篇幅虽短,却思想全面完备,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代表着儒家孝道理论创造的完成,对后世影响甚深。《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 传为孔子、曾子、曾子的门人所作。《孝经》开宗明义告诉世人孝的行为准则, 例如: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把孝分为五等之孝: 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并以此五等分别讨论之, 表现出孝道在当时政治氛围、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层次。《孝经》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孝的泛化与 4 政治化, 强调以孝治天下的观念, 先王又治理德之道, 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以悌,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明确地把事亲与事君结合表述,事君成了孝道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孝进一步政治化的表现。《孝经》认为不孝之人, 与要挟君主者、非议圣人者一样,都是国家社会的祸根,主张将孝的精神入法,用刑罚来维护孝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此大乱之道也。由此观之, 可以清楚得知《孝经》之政治主张:以孝治天下,便能达到祸乱不作的地步。三、慈孝文化的社会功能慈孝文化的影响广大, 从学术、思想、政治、社会等领域, 均可见慈孝文化数千年来积蕴的力量。仅以本文所论述的社会面而论,其功能可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家庭和谐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中心,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论述国家、社会的发展, 都脱离不了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稳定之基础, 如果多数家庭能慈孝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_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fada118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