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文具朋友多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文具朋友多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
、2、3、4、5之间相差多少。
。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训练方法嬉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嬉戏稳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育幼儿敏捷换算力量。
3、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争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活动预备:
用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马上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日,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依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置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置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争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需预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需预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争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舞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需的的文具。
3,集体争论
请个别小组展现所购置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需预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需预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解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育。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肯定要把握多少学问,最重要的是培育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预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展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拟零散,大班进展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嬉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绽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教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消失了3种不同的答案:
,小猪这样买就铺张了。
,这样正好是9元。
。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供应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阅历的。例如,在进展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教师的点拨把握10以内数的组成。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文具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需留意要在实际状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消失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讨论说明,学生熟悉数的符号将经受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大班数学文具朋友多教案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