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文稿
2
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
执笔人:盛芬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阅读,为孩子构筑一个更理想的心灵不要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大文豪,仅仅是希望他们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从书中不断受到启发,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
(二)开展多彩活动,稳定阅读兴趣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学校语文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三会”(读书汇报会、佳作欣赏会、名人故事会);“三赛”(诗歌朗诵赛、演讲能手赛、读书知识竞赛);还开展了“跳蚤书市”、学校读书节等活动。有的班级还形成了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一天一个故事”、“一人一条新闻”、“每日一句名言”、“早间3分钟”等。如中央电视台的精品栏目《百家讲坛》,它创办的主旨是为了达到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品牌效应凸显,社会影响日增,我们有少数学生对此节目有点兴趣。于是我校四一班巧借该主题,为班上一名极爱读书的孩子提供机会、设立讲坛,让他利用阅读课给其他孩子讲《中华上下五千年》、《UFO与外星人》等,班上学生不但听了受益,而且他成了班上孩子的偶像,成了班级的明星,激发很多孩子看书的欲望,并不断有孩子也相继登上讲坛讲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6
班上已成立名副其实的”百家讲坛”了。这样,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而真正掀起了一个人人喜欢读书,人人学会读书的高潮。
与此同时,我们还采用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促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稳定阅读兴趣。我们知道,学生既爱表现又爱表扬,尤其是某种成功表现受到老师夸奖时,学生更是喜上心头,笑上眉梢。因此,老师要在课内外,为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暴露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在表现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调动其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阅读指导,积累好词佳句
A、指导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小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时期。有人作过统计,每年学习40周,每周学习50小时,,它等于一个人参加工作后的全部阅读时间()的1/33,等于一个人毕生阅读时间()的1/36。在这弥足珍贵的阅读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阅读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向学生讲述、渗透名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习名人,受到启发。如:
1.鲁迅的“文献法”。从文献中收集。为了研究中国小说史,鲁迅从上千卷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
2.蒲松龄的“采风法”。向群众收集。蒲松龄“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写出名著《聊斋志异》。
3.李贺的“札记法”。
4.华罗庚的“厚薄法”。
5.陈善的“出入法”。
6.鹿善继的“认理法”。
7.朱熹的“三到法”。
8.王充的“古今法”。
9.予思的“五之法”。
B、提出阅读和积累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老师不但要积极引导学生超越课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还应该适当提出一些阅读和积累的要求。
7
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方式通常有朗读、默读
课题开题报告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