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事迹介绍曾子不受封邑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他在当时已经很有名 气。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有失鲁国的体面,于是, 就派人对曾子说,国君要封给你一块采邑,用来供给你的衣食之用,请添置几件 像样的衣服吧。可是,曾子行改革,除掉弊政,为实现“开元盛世”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他自奉俭约,清廉 寡欲,曾作《五诫篇》,提出“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其身既正,不令而行”, “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等主张,带头移风易俗。他身为宰相,却不置府第,住在离 朝廷很远的地方。他上朝处理完公事,往往因路远,天黑前不能回家,就住在附 近的罔极寺里。唐玄宗批准他全家搬入四方馆(属中书省)居住,但他以那里有众多 文书,不适合家人去为由,始终住在旧址。开元四年,姚崇因儿子广通宾客,受 人馈赠,觉得自己身为宰相,愧对国家,加上中书省主簿赵诲“受胡人赂”,便自请 辞职。
开元九年,姚崇因病去世,留下遗嘱,要求自己死后入殓,只穿平常衣服,一切 从俭,并告诫子孙:“汝等身没之后,亦应由子孙依吾此法。
孔奋:处膏腴不自润孔奋,字君鱼,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名臣,曾任河 西大将军窦融幕府议曹掾、姑臧县长、武都郡丞、武都郡太守。所到之处廉洁自 律,奖善惩恶,爱憎分明,为政清平,深得百姓敬重。
东汉建武五年(29年),孔奋任姑臧县长。姑臧因与羌胡通商,是个富县,以前到姑臧 当县长的,不到几个月,就能积聚很多财富,而孔奋任职四年,财产毫无增加。因他身 处膏腴之地却不能以财自润,所以为众人所嘲笑,但孔奋坚守节操,不改初衷。离任时, 河西守令装载财物的车辆充斥道路,只有孔奋毫无资财,单车上路。当地吏民羌胡为 报恩,聚集追赠财物千万以上,孔奋唯谢而已一无所受。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辅 佐刘备转战南北,屡建奇功,建立了蜀国。他一生位高权重,却自奉甚简,不谋 私利。生前,他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 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 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 以负陛下。
”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内无余帛,外无盈财”。
诸葛亮病危时,曾立下遗嘱,要求死后把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 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只求能容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穿平时便服,不放 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田豫“不收怀金”田豫,三国时期官拜魏国大将军。田豫是位难得的清官,据《三载,他清廉节俭,赏赐给他的东西,常常分送给将士们。凡是胡、狄部落 偷偷送给他的财物,他都记录在册并送入官仓,从不拿到家里去,所以他家非常 清贫。
裴松之的《三载了田豫不收怀金的故事:鲜卑族素利等部落,常来 拜见田豫,并送上牛马等礼物,田豫就把这些礼物转送给官府。这些部落的使节 认为以前送给田豫的礼物太显眼,不如送黄金,就秘密地怀藏三十斤黄金,对田 豫说:“希望避开左右的侍从,我有话要说。”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部落来使跪下 说:“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所以送您一些牛马,但您却把它们交给了官府。
今天秘密地送些黄金给您,可以作为您家中的财产。”田豫暗想,如果当面拒绝, 恐怕会伤了和气,于是就故意张开宽大的衣袖,
古代的清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