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原文及翻译
5
王守仁
原文:
公讳鏊,字济之。公自幼颖悟不凡,十六读书太学,太学诸生争传诵其文,一时先达名流咸屈年行求为友。成化甲午,应天乡试第一,主司异其文,曰:“苏子瞻之流也。1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原文及翻译
5
王守仁
原文:
公讳鏊,字济之。公自幼颖悟不凡,十六读书太学,太学诸生争传诵其文,一时先达名流咸屈年行求为友。成化甲午,应天乡试第一,主司异其文,曰:“苏子瞻之流也。”录其论策,不易一字。乙未会试,复第一。众望翕然。
方春,上游后苑,左右谏不听,公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上为罢游。时北虏入寇,公上筹边八事,虽忤权幸,而卒多施行,公辅之望日隆。武宗在亮闇,内侍八人,荒游乱政,台谏交章,中外汹汹。公协韩司徒率文武大臣伏阁以请,上大惊怒,有旨召公等。中官传谕甚厉,众相视莫敢发言。公曰:“八人不去,乱本不除,天下何由而治!”谈论侃侃,韩亦危言继之,中官语塞。一时国论倚以为重。瑾入柄司礼,诏补内阁缺,瑾意欲引家宰焦,众议推公。瑾虽中忌而外难公论,遂与焦俱入阁。瑾方威钳士类,按索微瑕,辄枷械之,几死者累累。公亟言于瑾曰:“士大夫可杀不行辱,今既辱之,又杀之,吾尚何颜于此!”由是类从宽释。瑾衔韩不已必欲置之死无敢言者又欲以他事中内阁刘谢二公前后力救之乃皆得免或恶石淙杨公于瑾谓其筑边大费。公曰:“杨有高才重望,为国修边,乃可以功为罪乎?”当是时,瑾权倾中外,虽意不在公,然见公开诚与言,初亦间听。及焦专事媕阿,议弥不协。而瑾骄悖日甚,毒流缙绅。公遇之不能得,居常威然。瑾曰:“王先生居高位,何自苦乃尔耶?”公日求去。瑾意愈咈,众虞祸且不测。公曰:“吾义当去,不去乃祸耳。”瑾使伺公,无所得,且闻交贽亦绝,乃笑曰:“过矣。”于是恳疏三上,许之。
公既归吴,屏谢纷嚣,倏然山水之间,究心理性,尚友千古。清而不绝于俗,和而不淆于时;无贵贱少长,咸敬慕悦服。平生嗜欲澹然,吴中士夫所好尚珍赏观游之具,一无所入。惟喜文辞翰墨之事,至是亦皆脱落雕绘,出之自然。
史臣曰:世所谓完人,若震泽先生王公者,非邪?自为童子至于耆耊,自庙朝下逮闾巷至于偏隅,或师其文学,或慕其节行,或仰其德业。所谓寿福康宁,攸好德而考终命,公殆无愧尔矣!
(选自《王阳明文集》,有删改)
译文:
王文恪讳鏊,字济之。自幼聪慧过人,十六入太学读书,太同学们都争着流传诵读他的文章,一时间有学问的前辈和著名的人士都降低自己的身份请求和他交友。成化甲午,王文恪在应天乡试第一名,主考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异,说:“他是苏轼一类的人。”抄写他的策论文章,不用更改一字。乙未年,王文恪参加会试,又考中取得第一。大家全都称颂。
正值春天,皇上到后苑游玩,近臣劝谏他不听从,王文恪说周文王尚且不敢以出游打猎为乐,皇上为此停止了游玩。当时,北敌入侵,王文恪呈报的筹划边疆的八件事务,虽然触犯权贵,但大多得以实施,王文可辅佐皇帝的声望日益隆重。武宗居丧守孝之时,有内侍八人,游乐无度扰乱政事,谏官们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朝廷内外纷乱不宁。王文恪公和韩文率领着文武百官恭敬重敬地请求召见,皇上特别生气,下旨召见王文恪等人。中官传达圣谕特别严峻,大家相互看着不敢说话。王文恪说:“这八人不除掉,祸根就不能消退,天下怎么治理能?”王文恪发表看法理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原文及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