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血性贫血PPT
第1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耗损
溶血性疾病:发生溶血,骨髓能够代偿(6-8倍能力)起的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AIHA
冷抗体型AIHA
临床分型
第17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由于引起红细胞破坏的自身抗体在37℃温度下对红细胞膜抗原的亲和力最强而得名,这种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型,其次为非凝集性IgM,偶有IgA型
温抗体型是AIHA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温抗体型AIHA
第18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原发性:病因不明
继发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LE、感染、肿瘤、药物等
药物与血浆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激活补体
常见药物:利福平
病 因
第19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 发病较缓慢,可先有头昏、软弱,渐出现贫血,可呈反复发作
2. 贫血:为主要表现,一般为慢性轻至中度贫血,而稳定期可无贫血
3. 黄疸:肝脾可呈轻至中度肿大
4. 继发性者,有原发病的表现,易忽视本病
5. 急性发病者,多见于儿童,偶见成人,呈急性溶血的表现
6. 特殊类型:AIHA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称为Evans综合征
第20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实验室检查
,其程度不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增多及体积较大的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5mg%) 之间,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Coombs试验):直接阳性,间接大多阴
性。少数Coombs试验呈阴性,但激素治疗有效
第21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治 疗
(一)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应积极控制感染,立即停用可能相关的药物。继发于某些肿瘤(如卵巢肿瘤等),可行手术切除
(二)糖皮质激素:温抗体型AIHA的首选药物治疗。对激素疗效最好的是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SLE病人
(三)免疫抑制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必须依赖大剂量泼尼松维持者,或切脾后无效或复发的患者
(四)脾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要15mg/天泼尼松长期维持血红蛋白一定水平者,或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者,可考虑脾切除
第22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五)其它治疗:
1.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对温抗体型AIHA可能有效,但价格昂贵,只有短暂疗效
2. 血浆置换术:用于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例
3. 达那唑(danazol):用于治疗难治性AIHA
(六)支持治疗
1. 输注洗涤红细胞:输全血可提供大量补体,有加重本病溶血的危险。当严重贫血危及生命时,输注洗涤红细胞,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2. 补充叶酸:由于骨髓代偿性造血旺盛,有叶酸相对不足
第23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PNH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磷酸酰肌醇糖苷A(PIG-A)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表现为后天获得性红细胞膜内在缺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临床上主要以慢性血管内溶血性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第24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的PIG-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生物合成基因
GPI的功能是将某些蛋白固定在细胞膜上,其中有两种蛋白即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CD55)和膜攻击复合物的抑制因子(CD59)依赖GPI固定在细胞膜上。这两种蛋白能保护红细胞免受补体攻击
由于PIG-A基因突变而导致造血干细胞膜上GPI缺乏,使其锚定蛋白异常。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不同血细胞均带有GPI锚定蛋白减少或缺乏。引起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强而溶血
第25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间断Hb尿(酱油色小便)
,血栓栓塞症状,感染
-PNH综合征
第26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减低,全血细胞减少
:红系增生
(Ham试验):+
:+
(cobra venom factor,CoF)溶血试验:+
(Rous试验):+
:CD55和CD59缺乏
: +8
第27页,讲稿共30张,创作于星
溶血性贫血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