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级图书角谈起
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长淮新村小学 陶汝琼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里每个班级都开拓了图书角,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来了,别处从班级图书角谈起
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长淮新村小学 陶汝琼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里每个班级都开拓了图书角,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来了,别处捐赠的图书也摆上了,孩子们很是兴奋,围在图书角周围叽叽喳喳,争相借阅。不知从何时开场,书架上的图书渐渐落上了灰尘。课间,孩子打打闹闹,看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漫画,图书角的图书却再也无人问津。(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敏了呢?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工夫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并不差?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假设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好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读到这里,顿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惨重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是的,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明显地感到,谁不擅长阅读,谁就不擅长思维。课堂上,有些孩子的手一直高高地举着,迫不及待地想答复老师的问题,可还有一些孩子呢?他们的手一直是放得端正有余,仔细观察,觉察高高举手的孩子大多喜欢看书,能较流利地读通新课文。终究是什么让孩子们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被大量的讲解,反复的练习占去大部分的时间,老师们唯恐讲解的不够透彻,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却无视了语文应该具有的人文性,它还应该包含精神文化的内涵,应该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长期下去,老师们每天辛苦工作,孩子们每天扎在大量的练习当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被当做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没有兴趣,所以有的孩子到了六年级还不会说出一段完好通顺的话,写的作文还是一部详尽的记事本,每篇作文里都要“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还谈什么写作技巧?谈什么真情实感?他们的语文学习只剩下一本书,只剩下抄写生字和背诵课文,假设不及时纠正,就算你给他提供最优美的文学作品,也不会引起他的兴趣,所以班级图书角才会出现开头那一幕.
陶汝琼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