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生产工艺
文字内容
刘硕
QQ:576536428
文字内容
制作人: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1、面条分类
由于湿面条挂在面杆上进行干燥而取名为挂面。是〔即维生素 B2〕、桅子黄色素、黄色绿藻等。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三、挂面生产工艺流程
挂面生产分为和面、熟化、压片、切条、枯燥、切断、包装等工序。其工艺流程:
原辅料
和 面
计 量
轧 片
熟 化
烘 干
切 条
切 断
成 品
计量包装
干面头
湿面头
干面头处理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一〕和面
1、和面的作用
使各种原辅料混合均匀;
使面筋蛋白质、淀粉吸水胀润,二者结合成具一定粘性和可塑性的面团。
2、和面工艺要求
料坯呈散豆腐渣状的松散颗粒,并且干潮适当,色泽均匀,不含生粉,手握能成团,轻轻揉搓能松散成小颗粒。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3、影响和面效果的因素
〔1〕 加水量
加水量一般为面粉重的26-32%。
〔2〕水温
和面用水温度以20~25 ℃为宜。
〔3〕和面时间
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
要使面粉能充分吸水,和面加水量要达到50%。挂面生产中由于是机械压片、悬挂式烘干,为了减少压片时粘辊,悬挂时断条,烘干时消耗能量,生产中对加水量进行了限制。
水温根据面粉中最适蛋白质吸水温度来掌握。实践证明,面粉中蛋白质的最佳吸水温度为30 ℃左右,温度达到50 ℃以上时,蛋白质受热变性影响湿面筋的形成。
和面时间过长:温度升高,蛋白质热变性。
和面时间过短:混合不均,面筋形成不够。
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二)熟化
1、概念
熟化即放置成熟,或自然成熟的意思,也就是借助时间的推移来自动地 改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品质的过程。
挂面制作中 “熟化〞,俗称“醒面〞或“存粉〞,即把经过和面后的颗粒状面团存放一段时间,促使水分子最大限度地渗透到蛋白质内部,进一步形成面筋质,改善面团的工艺性质。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2、熟化方法
长时间的静置,面团会粘连结块。为防止面团结块,熟化一般采用都低速搅拌的方法。
3、熟化工艺条件
熟化时间 一般为10 - 20min。〔和面时间+熟化时间=30min〕
搅拌速度 在面料能保持松散的颗粒状态和不影响供料的前提下,搅拌速
度越慢越好,以8 - 10r/min为宜
熟化的温度 理想的熟化温度为25℃。
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4、和面与熟化的比较
一样之处:都有促进面筋形成的作用。
不同之处:和面为动态。作用主要为混合,面筋形成粗糙,粘性小。
熟化为静态或接近静态,作用主要在于使水分进一步扩散被
吸收,面筋形成细密,粘性好。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三)轧片与切条
1、轧片
又称压面、辊轧 ,把经过和面与熟化的散料,通过几道轧辊形成面带。
〔1〕轧片方法
单片压延:散料直接经轧辊初压成面带,再依次通过几组轧辊逐步压薄
到所需厚度。
合并压延:散料同时通过两对轧辊压成两条面片,再经过一对轧辊把它
们压成一块面片,再依次通过几组轧辊,逐步把面片压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同径辊轧:各道轧辊的直径都是一样的。
+
+
+
+
+
+
异径辊轧:在轧片过程中,轧辊直径从前到后逐步减小。
+
+
+
+
+
+
同径辊轧与异径辊轧哪种方式更合理?
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2)压面机类型(按轧辊排列方式不同划分)
卧式压面机:每对轧辊呈水平排列。 调轧距难,进料易。
立式压面机:每对轧辊沿竖直方向排列。进料难,调轧距易。
倾斜式压面机:每对轧辊成45°或60°倾斜排列。进料易,调轧距易。
+
+
+
+
+
+
2、切条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四)枯燥
1、枯燥的作用
降低水分〔40-45%→14%〕,利于贮存;固定面条组织。
2、枯燥机理
热空气将热能传递给湿面条,湿面条内的水分就向外扩散,汽化,离开湿物料进入热空气。
面条生产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