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知识和才能
1.理解古诗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
3.背诵古诗。
过程和方法
1.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词意,体会词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峨眉山月歌
知识和才能
1.理解古诗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
3.背诵古诗。
过程和方法
1.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词意,体会词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积累诗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1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被人们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二、朗读指导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诗歌大意
《峨眉山月歌》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不知不觉就到了渝州.
四、合作探究
1《峨眉山月歌》描写了一幅什么图?
答案例如: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答案例如:这两句中写了山、月、,衬托出诗人即将分开故土时的复杂情感.
3.《峨眉山月歌》
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详细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山月和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乡、思友之情的象征。
五、课堂小结
平时要多积累古诗词,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去体会诗词意境和含义,培养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峨眉山月歌[2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