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分期
明朝早期——初始期
初始期指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至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年间
(1368—1464,即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
、销路及销量
这一时期主要明朝中晚期,虽仍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但资本主义萌芽也在此时产生。切实来说,从明嘉靖时期(1521—1566)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景德镇民窑大爆发,数量不断增多,
制瓷量也就不断增加。如此庞大的瓷量在国内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全新的外国市场、庞大的制瓷量、景德镇瓷器高明的工艺、欧美狂热的中国风等无一不为景德镇瓷器外销确立了重要的基础。这一时期于景德镇而言,是真实的外销瓷的发展成熟期,与
明朝早期相比,拥有相当大的进步。同时又为清代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顶峰的到临确立了基础,故而明朝中晚期能够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清代早中期——鼎盛期
鼎盛期指清世祖福临入主中原至清高宗弘历中期,即顺治年间至乾隆中期(1643—1750,即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销路及销量
这一时期五彩瓷外销数量在明朝中晚期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另一个新出现的品种就是粉彩瓷。这两个品种青出于蓝,渐占一席之地,成为清代外销瓷的主要品种。销路方面,这一时期欧美
市场已经完全占有主流,取代东南亚市场。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有着“海上马车夫”的美称,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外销对象也就变成了荷兰人,再由荷兰船队运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这一时期,景德镇民窑繁盛,景德镇瓷器对外销量也由此达到了历史最顶峰。
顺治十二年(1655)再次强调海禁政策,下令沿海地域“无许片帆入海”。当时因海禁严格,欧洲人来中国贸易不便,故而转向
日本市场,大量购置日本仿造的中国瓷器,称为“伊万里瓷”。康
熙即位后,于二十四年(1685)放松海禁,一时间中国瓷器对外
贸易复而流行,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特点很快击败伊万里瓷,日本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已难以立足,
又迎来了景德镇瓷器对外销售的新顶峰,甚至比明朝中晚期愈甚。
清代早期是欧洲各国东印度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且英国东印度企业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地位渐有超过荷兰东印度企业之势,
开始垄断对东方的贸易。有东印度企业对景德镇外销瓷贸易的支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带动了景德镇外销瓷走向历史最高
点。
从外销瓷品种多少、市场广阔程度、销售数量、制瓷工艺、政策支持、市场环境等任何一个方面来看,这一时期关于瓷器外销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在明朝中晚期优秀的铺垫的基础上,景德镇瓷器走向了国际市场,让世界人民知道了这其中国以致世界的“瓷都”。
清代晚期——衰败期
衰败期指清高宗弘歷后期到清宣统帝溥仪时期,即乾隆后期到清亡(1751—1912,即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
、销路及销量
乾隆后期开始,在外销瓷品种上又有了一种新的
论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分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