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后的正畸治疗分析
王海燕 摘 要 目的:对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预防唇腭裂的发生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抽取2002~2005年收治的唇腭裂患者中80例合并牙槽突裂的患者经牙槽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后的正畸治疗分析
王海燕 摘 要 目的:对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预防唇腭裂的发生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抽取2002~2005年收治的唇腭裂患者中80例合并牙槽突裂的患者经牙槽突植骨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共计植骨部位140个;所有患者在植骨术前1~2年均采用方丝弓或细丝弓等固定矫治器进行过正畸治疗;植骨手术以尖牙的萌出情况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尖牙萌出组和尖牙未萌出组;植骨术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咬合片拍摄,术后临床跟踪调查时间2~6年;以Bergland标准对植骨部位牙槽骨的高度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通过对植骨术后患者长期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植骨术时间的选择对植骨成功的几率有很大影响,在尖牙萌出前进行植骨手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在尖牙萌出后进行植骨手术的成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结论:影响唇腭裂发生率的因素有很多,同时在进行唇腭裂并牙槽突裂修复治疗中,对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进行植骨手术时,植骨时间的选择是影响牙槽突植骨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牙槽突裂 植骨术 Bergland标准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影响发育,同时给儿童及家长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很多唇腭裂患者都存在较严重的牙颌畸形,由于存在牙槽突裂隙,裂隙处牙齿萌出受阻,在手术正畸治疗的同时需行牙槽突植骨术,以便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达到上颌正常或基本正常形态并恢复正常的语言功能。
资料与方法
2002~2005年收治唇腭裂患者中合并牙槽突裂的患者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均采用牙槽突植骨手术治疗,共计植骨部位140个;所有患者在植骨术前1~2年均采用方丝弓或细丝弓等固定矫治器进行过正畸治疗;植骨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咬合片拍摄并记录,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追踪调查,定期拍摄咬合片复查并记录,时间2~6年。
疗效及评价标准:植骨手术以尖牙的萌出情况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尖牙萌出组与尖牙未萌出组2组,其中尖牙萌出组56个裂隙部位,尖牙未萌出组84个裂隙部位;以Bergland标准对植骨部位牙槽骨的高度进行评价,术后追踪调查的患者按疗效分为3类,Ⅰ类为临床效果牙槽骨的高度基本正常;Ⅱ类为牙槽骨的高度不低于正常的3/4;Ⅲ类为低于牙槽骨的高度的3/4或手术失败者。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将术后对所有患者长期追踪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 果
通过对植骨术后患者长期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植骨术时间的选择对植骨成功的几率有很大影响,尖牙未萌出组中牙槽骨的高度基本正常(Ⅰ类)者临床成功率82%;牙槽骨的高度不低于正常的3/4(Ⅱ类)者临床成功率13%;尖牙萌出组中牙槽骨的高度基本正常(Ⅰ类)者临床成功率36%;牙槽骨的高度不低于正常的3/4(Ⅱ类)者临床成功率30%;在尖牙萌出前进行植骨手术的成功率(95%)明显高于在尖牙萌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后的正畸治疗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