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实验报告4700字
会计学实验报告 2015-12-14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实验班 孙华绪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说,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同而贴付一定的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同时需要明确汇票金额、贴现率、实际贴现金额的关系,图示凭证的各项内容才能填制准确。
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当时填制好原始凭证(并审核无误)后,账务处理的下一步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最大的区分之处在与,记账凭证中要使用会计科目,其本质上表示了一个会计分录,反映出了借贷双方的增减变动关系,这是在原始凭证中未反映出的。自然,
记账凭证的填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
是该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的使用,这类似于原始凭证当中所涉及的收款、付款等双方主体。会计科目有统一的规范,在记账凭证中它的正确使用与否直接影响了之后的账务处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计学理论知识就更具有基础意义——我们必须正确区分好各个会计科目所要核算的内容是什么,尤其是像“原材料、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在途物资”,“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应收款”,“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应付款”这样几组会计科目的对比。例如下图所示的缴交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在凭证的借方应当计入“其他应付款”会计科目内,而不能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内;再如,购买#******@p,借方要记入管理费用;员工借款(如用作差旅费等),借方计入其他应收款;收到押金,贷方应记入其他应付款,等等。像上述的几组会计科目,它们常易混淆,尤其在涉及各种成本费用、款项的收支时,更要注意用对会计科目。这就需要我们以会计学知识为依据,明确的区分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业务内容,这样才能在实验中将记账凭证填好;同时在填制记账凭证的操作中,对于各项会计科目的区分度也会得到强化,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体系。
按进程来看,填制好记账凭证并审核无误后,就进入登记会计账簿的环节。因为记账凭证虽已能充分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但只是单笔或多笔类似的经济业务,会计账簿就要在此基础上连续、系统、全面、从全局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是对于记账凭证的系统的汇总登记。对于会计账簿,其使用要经历一系列规范的过程,首先须“结转上年”,以此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接下来即启用,主要是填列账簿扉页的“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例如上图所示,通过这一规范的填列,便明确的设定了该账簿的编号信息、确定了相关的责任人;设置与启用之后,就是根据无误的记账凭证以及相应的原始凭证进行登记,明显的,账簿的登记是按照会计科目来进行汇总的,反映出了本期在该账户之下的总发生额,由下图可以看出,账簿的登记中要反映凭证依据(即凭证种类和号数专栏);反映设定期间的余额,并且对于结出的余额,需要反映其方向(即“借或贷”专栏)。总体而言,账簿的登记其一要保证项目数据的正确性,这根于凭证的正确无误;其二要注重结出余额的数量和方向,这为下一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提供信息基础和依据,余额的方向性会直接影响到报表编制中的数据;其三,账簿有不同的种类,反映信息的格式也会不同,以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为例,不仅要反映货币量度,还要反映实
物的数量、质量等量度,此时在余额方面就要注重对应性,即数量(或质量)、单价、结余金额的一一对应。
会计账簿是经济业务处理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步中,将单笔的凭证式的记录汇总为全面的、系统的账目式的记录,为最终的财务信息对外输出形式——财务会计报表提供基础,所以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其正确性至关重要,而实际上要保证会计账簿的正确性,就要从“源头”即凭证的正确性的保证做起。会计凭证不可以随意更改,但不能保证不出错。准确的说,对于凭证和账簿,可以更改,但必须按照会计规范要求进行更改:采用画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这些规定的方法来更正。会计对于账务的处理,在每个方面都设定了统一的规则和规范,这样得到的账务处理信息就具有统一的标准,而这样的一些规定也很明显的表现出会计对于企业经济业务处理中的慎重,因为账务对于企业的经营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细致来看,在每项更正方法之下,
又有不同的规范要求,
典型的例子为对金额记错(包括多计和少计)。像下图所示,对于凭证中多记金额,要以红字来进行更正,表示的是冲销,因此在会计账务的登记中,颜色
的应用也有特定的意义,也不可以随便应用;对于凭证中少计的金额,少记的部分用蓝字登记,而以蓝字就可以补充进原记凭证的业务中。
账务处理的最终端是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这是继会计账簿后的环节,当然在会计账簿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之间还有一些准备工作,如进行账项的调整、账实的核对,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账簿
会计学实验报告47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