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陈韬 李凯 摘要:杭州都市圈即杭、嘉、湖、绍四个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一体化已成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因此,针对杭州都市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特点展开研究,提出优化模型及的五种发展模式,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模式属于单核辐射模式,此种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开始阶段较为普遍,即处于旅游合作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区域旅游资源、市场分布不均衡,区域的网络密度较低,网络连接很不充分,有向着某一点或某几个点集中的趋势。结合杭州都市圈旅游相关资料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节点层级和分区图(见图1)。
根据图1,杭州、绍兴、嘉兴、湖州、临安、淳安、桐庐、安吉、海宁九个城市位于核心区。因此,这九个城市之间可以看成是强连接(即彼此之间具有双向关联),保证旅游流在核心区的城市之间的能够畅通输送。同时,为了加强与边缘区的城市之间的联系,发挥核心区带动边缘区的功能,将这九个核心区的城市与其余五个边缘区的城市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关系,尤其是从地理位置上距离核心区的旅游城市较近的城市以及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富阳和建德。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型涉及从宏观层面(旅游政策、旅游资源合理配置、旅游交通、政府间的合作、区域旅游营销策略等)到中观层面(旅游企业间的合作、旅游产品的开发等)以及微观层面(旅游线路的设计等),是一个范围广、涉及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从杭州都市圈旅游合作的实际状况出发,从宏观政策切入,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对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旅游交通网络的优化、区域间政府的合作以及区域旅游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措施,从而达到优化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目的,提升整个区域的整体旅游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见图2)。
四、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优化结构措施
(一)区域旅游营销一体化
区域旅游营销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品牌共建战略下市场营销一体化。为维护合作营销活动的正常运行,杭州都市圈各城市应设置专人或专门的机构,建立长效合作的机制。可以通过组建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如杭州都市经济圈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出资设立专业的杭州都市圈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公司,实现统一的、专业化的联合营销。杭州都市圈各旅游城市可联合建立杭州都市圈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委员会,对城市旅游联合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相关矛盾、利益分配进行协商与管理;对各城市的旅游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完善,修改那些不利于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条款,制定有利于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相关政策法规。总而言之,参与杭州都市圈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各相关利益群体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城市旅游联合协作机构,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规避和控制杭州都市圈城市旅游联合营销过程中的风险,将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作为实现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化
杭州都市圈应在“吴越经典?江南绝色”这一区域旅游品牌统领下,遵循系统性、主题性、多样性和可调控性等旅游产品整合原则,重点突出圈内“水”这一旅游产品核心要素,围绕钱塘江流域、太湖流域、京杭大运河、名湖湿地、水乡古镇等做文章,打造和完善水系列旅游产品、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山水景观系列旅游产品和都市休闲系列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观光旅游产品质量,彰显诗画江南这一特色;继续深挖吴越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新的休闲度假产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利用浙商优势,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跟随游客需求变化,开发乡村旅游、高尔夫旅游、茶文化旅游和博物馆旅游等特殊兴趣旅游。
(三)政策和管理体制一体化
杭州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形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利益诉求。因此,可以说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也是一种“带着链条的集体舞蹈”。要想合作成功必须要有配套的管理服务,否则将会流于形式,最后一拍多散。因此,杭州都市经济圈旅游开发一体化建设需要寻求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进其务实发展;制定旅游行业规范,实施旅游行业标准一体化;统一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统一旅游行业资格认证;制定市场准入规范,实现旅游市场一体化,取消市场准入的政策限制;制定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市场开发联动机制,定期性的多方协调和对话机制。
收稿日期:2011-06-28
作
杭州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