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暮春 阅读附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临江仙·暮春 阅读附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8.过尽征鸿来尽燕一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展分析。参考答案:
8.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9.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覆盖着一层烟雾。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思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义。在它身上不仅具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而且简直就是战乱年头流亡者的形象。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写一群孤雁,饥渴劳累,令仃凄惨,其中表达着作者南渡以后流离失所的苦楚。李清照?声声慢?也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那么与此词表达了同样的心情。他们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鸿雁身上,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同鸿雁相似。
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因此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此词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国消息茫然,就带有这样的思想因素,它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倾吐而出,犹如弹丸脱手,自然流畅,精圆迅速,深深地击中读者的心灵。
至第二句便作一顿挫,把起句的迅发之势稍稍收束,使之沉入人们的心底。细玩词意,词人望征鸣,看归燕,可能经历了好长时间。他可能从它们初来时就开始望,不知有多少次片鸿经过,梁燕归来,但词中却把这个长长的过程略去,仅是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尽情的抒写。这里两个尽字用得极好,不仅表现了生活中这一特定的横断面,而且把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概括在内。可以想象,其中有过多少希望与绝望,有过多少次翘首云天与茫然四顾。词笔至此,可称绝妙。第三句表达了惆怅自怜的感情,很像是宋玉?九辩?中的辞句: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从章法上讲,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鸿雁秋分后由北飞南,春分后由南回北;燕子那么是春社时来到,秋社时飞去。这里说一春憔悴有谁怜,那么总括上文,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因此人也变得消瘦了,憔悴了。在它样凄苦的境遇中,竟然一个理解他的人也没有。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几欲浸透纸背。假设我们再进一步推想,其中不无对南实的投降派发出委婉的讥讽。是他们同金人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置广阔离乡背井的人民于不顾。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有谁来谅解象赵长卿这样的贵族子弟?寥寥七字,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
临江仙·暮春 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