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想北平?教学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研读 ,与文本、编者对话 ,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 ,学凡的事物入手 ,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树 ,一声熟悉的吆喝 ,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 ,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 ,身在旅途 ,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老舍的?想北平? ,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二、作者介绍
生在北京 ,长在北京 ,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 ,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 ,在他写作的41年里 ,大局部时间却不在北京 ,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不管是在伦敦 ,在济南 ,在青岛 ,在纽约 ,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 ,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据统计 ,在老舍的作品中共有240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老舍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 ,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土。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家庭 ,满族。父亲舒永寿清朝皇城护军 ,正红旗。母亲马氏 ,贫苦出生 ,正黄旗。〔所以我们在课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属于平民的北平。〕
老舍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老舍是他的笔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 ,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 ,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4 / 10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局部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 ,写北京城 ,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代表作 ,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是写北京的。
三、解题:
1.“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 ,“想〞说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 ,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 ,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 ,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 ,说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北平〞。〔学生研读1-3节思考 ,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是“我的北平〞〔第一节〕;“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 ,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 ,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
四、研读课文4—6节 ,答复以下问题
5 / 10
1.“写什么〞
写 什 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 〔3—6节〕
景物
复杂有边际
〔形散〕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想北平》教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