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管理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
李胜棉
一、肿瘤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管理
二、肿瘤患者便秘的症状管理
主要内容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
药物
-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
- 阿片类止痛药相关恶心呕吐
放疗相关恶心呕吐(RINV)
肿瘤切除手术所致恶心呕吐(PONV)
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机制
中枢机制
化疗药物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位于血脑屏障之外)
激活的CTZ引发多种神经递质释放,进而刺激呕吐中枢
外周机制
化疗药物刺激和损伤胃肠道粘膜导致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
受体激活后经迷走神经向呕吐中枢传递信号
参与恶心呕吐的神经递质
呕吐中枢
5-HT
组胺
内啡肽
乙酰胆碱
GABA
P物质
多巴胺
Navari RM.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009;10(4):629-644.
神经递质与呕吐类型
多巴胺急性CINV
5-HT 急性CINV、RINV
P物质急性、延迟性CINV
炎症因子延迟性CINV
预期性呕吐
Anticipatory
急性呕吐
Acute
延迟性呕吐
Delayed
具有中高度催吐反应的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至少持续3天
CINV类型
化疗
24小时
爆发性呕吐
难治性呕吐
解救性止吐
预防性止吐
治疗失败
治疗失败
阿霉素类
前一次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经历过多个疗程的化疗,有过严重呕吐者。
多由条件反射引起。
年轻人发生率高于老年人
条件刺激:光线、味道、声音、护士的衣着颜色。
可能有长期存在的现象(2年后仍可有50%患者持续)。
发生率70~80%
急性呕吐:用药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一般24小时内缓解,一般用药后5-6小时最高峰
延迟性呕吐:化疗后24小时以后发生,往往持续2~4天,高峰期大约在48~72小时,20~93%可能出现。
最常出现延迟性呕吐的药物:DDP最明显,含有IFO、CTX的方案亦常见到。DDP引起的延迟性呕吐常于给药后48-72小时达最高峰,可持续6-7天。
指在给予预防性止吐治疗后仍出现的且需解救治疗的呕吐。
指预防性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均失败的患者。
化疗致吐风险分为4个等级
2004年意大利佩鲁贾会议达成共识
、、ASCO采用
常见的高中致吐风险化疗药物
*在特定患者中可能为高致吐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Antiemesis()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原则
治疗前评估恶心呕吐原因及相关因素、基础
疾病、类型、分级,制定个体化方案
-- 止吐药选择
-- 止吐药使用时间
-- 注意止吐药的不良反应
精神心理因素及生活习惯调整
最后稿肿瘤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