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差分线绕线方法比较.pdf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输参数的比较 – Insertion losses

插入损耗的曲线出乎我们的预料之内,在 35Ghz 左右,Case 2 竟然出现了谐振点,Case 1 和
Case 3 在 60Ghz 整个频段内竟然吻合的很好。
4. 模式转化 – mode conversion
- 3 -上图是差模转化为共模的量,我们注意到,Case 2 中有大部分差模信号转化为了共模信
号,这也一定是 Case 2 插入损耗比较大的原因所在。
5. 原因分析
Case 1/2/3 中的走线长度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是对同一对差分线做了不同的绕线,然
后平移开的。为什么 Case 2 中会出现大量的共模信号,我们可以从单端信号中找到答案。
Case 1:插入损耗的幅值和相位

Case 2:插入损耗的幅值和相位
- 4 -Case 3:插入损耗的幅值和相位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1. 损耗上,Case 1/3 的近乎一致,而且两个单根走线的插入损耗也近似重合。Case 2 则有
大的不同,单端走线,有绕线部分的走线损耗明显低于没有绕线的一根,在 60Gz 处,
有 的差异。
2. 相位上,Case 1 和 Case 3 的单端相位都可以近似吻合,Case 1 相差 °***@60Ghz,Case
3 相差 °***@60Ghz;Case 2 在相位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高达 °***@60Ghz。
3. 另外,严格上讲,三种补偿方式下,相位均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而且随着频率的升高,
越来越明显。

从分析可知,Case 2 引入的相位差已经远远超出了差分线所能承受的范围,违背了差分
信号传输的基本原则,即要求单线产生的相位差值是要同步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 Case2
在插入损耗上产生的谐振谷底,我们也可以再这里找到原因:
Case 2 谷底处频率是 ,如下:
- 5 -来观察一下 处 Case 2 的单根线相位情况:

注意到 Case 2 在 处,两个单根线的相位差已经接近 180°,此时本来是差分
传输的信号在这个频点已经完全的转换成了共模信号,所以对于差分信号传输来说,这个是
传输的最低点。
6. 相位差的来源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Case 2 的问题是由于相位差引起的,那么这个相位差从哪里
来的?不要忘了三对差分走线可是完全等长的。
上面的分析结果中有提到,对于

差分线绕线方法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s
  • 文件大小1.55 MB
  • 时间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