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考研——城市道路网
课程综述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
1. 交通功能(通行,进入)、
2.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3.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4.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通风日照,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5.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6.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防火带)
城市综合交通4要素:
连线(道路、轨道、航线),交通工具,场站(停车场库、交通枢纽、公交站点),管理规则和人员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城市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路分级体系:
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即通达性和承担交通量大小来划分。
道路分级体系: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干线注重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的顺畅。
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级体系,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
: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带,两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
: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车流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主,其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出租车服务站等。
: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连。
城市道路的类型
单幅路。
车行道上不设分车带,机动车行驶在车行道中间,非机动车在路面两侧行驶,其间以路面划线组织交通。国外常将自行车道铺成红色的路面。单幅路适用于支路、商业街,交通量小的次干路,车速不大的郊区道路。在旧城道路网较密的地区,也有利用两条相近的单幅路组织一对单向交通的,这在国外用得很普遍。我国由于有大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同向行驶时,相互干扰较多,有的城市将同向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改为逆向行驶,再在相近的一对道路上配对组织双向行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双幅路。
在车行道中间用分车带分隔对向车流,以提高行车速度、保证交通安全,常用于快速路,郊区一级公路。但若非机动车行驶于机动车右侧,就欠安全。我国有些城市曾在五十年代建了
一些双幅路断面的道路,都因交通事故频繁而改造成三幅路。所以,在商业繁华的街道上,路边停车又多时,不宜采用双幅路。
三幅路。
在车行道两侧用两条分车带将机动车流与非机动车流分开,消除了两种不同速度和不同性质的车流相互干扰,在路段上提高了车速和交通安全,成为我国城市道路首选的道路断面形式。但到了交叉口,机动车流与非机动车流的干扰仍然存在。三幅路常用于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都很多的路段,若公交在机动车道上停站,乘客在高峰小时要穿过密集的非机动车流十分困难。三幅路的路幅宽度很宽,一般要大于40米,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城市,对山城或地形复杂的地区就不大适用。
四幅路。
在三幅路的机动车道中间再用分隔带将双向的车流分开,使所有的车流都成为单向行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提高车速和交通安全。中间分隔带还杜绝了由街坊出入的车辆左转的情况,避免道路两侧的左转车驶出时相互扣死路段上,也防止机动车辆在车行道内任意调头阻碍交通的状况发生。中间分隔带还可以作为道路交通发展备用地,例如预留轻轨用地,高架路用地和拓宽车行道用地等等。四幅路的路幅用地宽,若在道路两侧布置大量商业网点,对行人过街不便,需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道路造价也高。一般适用于车辆交通是很大的主干路。
技术指标
非直线系数: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值
2道路网密度:5~8km/km
道路面积密度:道路网面积密度是指道路用地面积(包括公共停车场、广场)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
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城市路网系统
分类分级
性质
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网。
城市快速道路网:机动车专用道路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共用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专用路系统
功能
城市道路网又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
同济考研——城市道路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