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丧偶老人多苦恼
张 乾 如今,随着生活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普遍比过去延长了许多,他们身体好,经济条件好,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但一生相濡以沫的老伴儿却离自己而去,只留下孤零零一个人面对以后的人生。子女、亲戚、朋友别再让丧偶老人多苦恼
张 乾 如今,随着生活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普遍比过去延长了许多,他们身体好,经济条件好,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但一生相濡以沫的老伴儿却离自己而去,只留下孤零零一个人面对以后的人生。子女、亲戚、朋友代替不了夫妻间的关爱,亲情友情弥补不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于是许多丧偶老人重新开始寻觅新的生活伴侣。但面对经济与伦理观念的双重压力,许多老人没有履行婚姻的相关法律手续,而是选择了同居。老人同居,折射出老人无奈的生存处境和人们对他们关爱的滞后。与年轻人火热喧嚣的婚姻相比,许多丧偶再婚老人发出颇显沉重的叹息。
亲情爱情难取舍
物质上的丰富,经济上的独立,使许多丧偶老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经能够主动打破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观念,愿意再披婚纱。但有的老人不想因再婚而改变自己在儿女、亲戚朋友心中几十年的形象。王女士同老伴儿风风雨雨30多年,夫妻感情非常好,是单位、街道人人称道的模范夫妻。去年老伴儿不幸去世,王女士哭得死去活来,半年未出家门,孤独寂寞,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使她曾想用一根绳子结束自己的生命。望着日渐憔悴、不吃不喝的母亲,儿子焦急万分,思来想去,决定让母亲到外地的亲属家串串门。在广州的妹妹家,王女士每天都到附近的公园去晨练,认识了天天也到这里的退休干部老初,他的老伴儿也去世好几年了,也很孤独。两人很谈得来,半年后王女士回到了家中,情绪好了许多。不久她收到了老初的信,说想和她一起度过余生。王女士同意了,但怕同事和邻里笑话和不理解,也怕伤了儿女的心,因为儿女很孝顺。她想,自己不缺吃不缺穿,只想找个伴儿,说说知心话,不能临到老了让儿女失望。于是就提出,在一起过日子可以,但不登记,不举办仪式。而且把家安在广州,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事。其实,老年人同居,最大的目的是排遣孤独和寂寞,性生活已不再是主要的,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对情感的交流,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在不损害社会、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对这种现象应不予过分关注。老年人再婚会涉及很多方面,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同居,也是解决老年人晚年精神和生活问题的一种办法、一种探索、一种方式、一个途径。因为我们国家当前的发展程度还没能做到对老年人给予各方面的关心,还不能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对老年人的再婚问题以至同居问题都不要过多干涉。
结婚离婚麻烦多
叶大爷50多岁时老伴儿去世,不久同事给他介绍了一个人,两人结识不到半年就结了婚。婚后两人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每到这时,叶大爷就想起生活了近30年而去世的老伴儿。越想越觉得现在的老伴儿不如以前的结发之妻。两人过了不到一年就离了婚,离婚时为了住房和存款,闹得天翻地覆。几年后,叶大爷又认识了也是丧偶的齐老太,两人决定在一起生活时,叶大爷一想起几年前的婚姻就再也不想登记结婚,因为那次婚变,给他的身心带来无法愈合的伤害。于是他提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
别再让丧偶老人多苦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